前段时间读《教育的目的》这本书,读完第二、三章,完全领悟不到作者的意思。加上时间紧,又要交预习作业,我就在懵懵懂懂地状态下拼凑完了一份一千多字的作业,然后诚惶诚恐地交上去了。
但是自此之后好几天,我的心情一直处于恐慌挫败之中。对于阅读从来没有这么无措过,敷衍过,严重怀疑自己的能力。加上这学期都要一本本地啃读教育学的经典,我心里的畏惧情绪愈发严重,以至于影响到我在学校里的教学,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直到今天,五点早起重读《教育的目的》,心想一定要认真啃读,直到弄懂。
但心里很难平静下来,脑子里萦绕着学校一年级教学上的问题。这次考试成绩没有好几个一百就代表我真的教的不行么?我不会课堂小游戏、不会唱歌跳舞真的就代表我不会教一年级么?……很多很多思绪缠绕着,让我无法安心读书。我知道我不能逃避,我要直面这些问题,直面问题背后的情绪根源。
深吸一口气,静下心来思考,才发现我这样情绪的根源是这段时间啃读带来的挫败感。我没有想着如何提高自己啃读能力,继续迎难而上,而是自己先败下来。这种挫败感又让我自卑,情绪弥漫,进而否定自己工作中的一切,但我又害怕失败,于是焦虑不安。
回头想想,是自己面对教育学经典时心态出了问题。正因为有难度,有挑战,一路认真啃读下来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教学工作中也是如此,不要太看重成绩结果,要看到问题,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及时改正,就会慢慢提高。教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阅读,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慢慢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中,给孩子们一片幸福的教育天空。
调整状态,始终抱着空杯心态,迎难而上,不断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