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过了,除了每年惯例的节日交通大拥堵,沿街卖鲜花的小女孩外。更是多了一个特殊的线上产品:七夕孤寡蛤蟆。
七夕蛤蟆实质是一种线上慰问服务,非常简单,用一个悲伤蛤蟆头像的小号加你好友,然后通过一顿表情包+文字的形式,送达来自损友的单身嘲讽。
此时论接受者的心理阴影面积,作为损友一想到她那咬牙切齿的表情就忍不住嘴角上扬,内心一顿狂笑。而“受害者”一句卧槽后,开始自我检索。看看是哪个好家伙发来的恶搞,最后索性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反手买下服务。给要好的单身狗也送上一份惊喜。
七夕蛤蟆实际抓住了好友间日常调侃习惯,提供了一种更为新式的调侃模式。满足应景、新奇、惊喜、简单几项恶作剧的必备要素。即让购买者享受到了恶作剧式的快感,也让接受者在苦笑之余,这种新奇的方式也激发其分享和报复心理,最终演变成病毒式裂变,让这只蛤蟆火遍各大社区。
市场的嗅觉是敏感,由于简单高效。一时间各大平台电商,社区电商纷纷推出相关产品。有需求就有市场。
微信指数,关于七夕蛤蟆的搜索热度,瞬间暴增,这就是流量。
闲鱼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七夕,闲鱼上搜索”七夕”的用户数量大增,有超过30万名用户在闲鱼挂出七夕相关产品。同时,今年七夕,随心飞在闲鱼上的搜索量增加了17倍。七夕一天有13454人在闲鱼上卖“七夕青蛙”,2小时商品量增长121倍。最多一只青蛙被1039人点单,与此同时还有5494只布谷鸟上架。(TechWeb)
市场需求热度可见一斑。大家再回头想想。这种慰问式服务是不是也能应用到其他的节假日,更多的场景里呢?
没错,我特意上X宝一搜,可谓品种繁多,各式服务超乎你想象,价格也不贵,几元至几十元不等
从每日问候、监督提醒、夸赞吹捧、表白复合到线上恋人。这群商家真的把慰问玩出了花。传播形式从手机短信到社交软件,通过语音、图片、文字多种形式满足你的要求。甚至已经发展出了自身的行业规范:
「有些人会觉得这种服务有点奇怪,会要求我们别发了。」卖家表示只要对方有一次明确的拒绝,他们就会立即道歉并终止服务,「绝对不会透露买家的信息,这是(行业)规范。」
七夕青蛙,表面上是恶作剧。但结合整个慰问行业,再深层研究用户,为什么会有大量的用户购买此类服务?
觉得新奇,希望体验只是表层,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孤独与羞涩。
先谈谈羞涩,其中不乏受中国传统礼仪思维的影响。从古人各类引经据典,曲折暗示的诗词亦可得知,自古以来大部分人并不擅长直面对方的表达自身的情感。借助暗示或间接传播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举个例子,你算算自己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的次数有多少。用屈指可数来形容不为过吧。毕竟直面对方要说这三个字,感觉一股拘谨正式的味就上来了。但如果有人愿意帮你转达,而且转达的更优雅,更明了。那你会不会更愿意选择这种方式呢。
而孤独,随着社会的进展。每个人也是愈发的独立。不过分的依赖,不盲目的追随,有独立的见解。在城市茫茫人海中,感觉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孤独感自然而然就升腾起来,即便那只是刹那间的感悟。若此时出现一个虚拟的人设来关怀自己,定时的问候,适当的赞誉与鼓励,来满足自己对温暖的追求,或者纪念曾经陪伴过自己的那位重要的人。估计很多人都认为这些慰问服务真的物有所值。
在与客服聊天时,卖家分享了一则信息:
「让我最难忘的是一个买家给自己去世的老婆买晚安,每天一条,买了 3 年多,突然有一天我们发送(线上慰问服务)的手机号回短信,说号码换了主人,我们把情况告诉买家,买家第二天就说不发了,说要从过去走出来。」
这是一个执着男人孤独的体现,庆幸的是,他走出来了。
这些虚拟需求都是现实社会的反射,存在即合理。我相信继七夕蛤蟆后,往后的节日也不乏更多的虚拟形象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