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一定遇到过这种人吧?
当你在某app上发了你家里厨房的一张照片时,有人在下面回复:求洗碗机型号。
如果你发的是刚买的口红,就会有人回:多少钱?
我前两天把我家的装修预算表发在某社交平台上,承蒙大家关注,很多也在计划装修的人觉得实用,纷纷留言:求表格,求表格,求表格………
大部分人都还是很客气的,留下邮箱的时候会道谢,也会多少恭维一下。我搞不清楚怎么用百度云,只能一个一个复制他们的邮箱地址,再一个一个发过去。不过因为大家的善意和客气,我觉得这也没什么麻烦,举手之劳而已。
但当有人这样私信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7263/1516a076505f2c9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7263/fc69ae0614af4f3b.jpg)
我就会自动开启装死模式,并很想发自肺腑的问一句:我凭什么给你啊?
懂礼貌这件事情,应该是从小爸妈就会耳提面命教导我们的吧。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一定会很吃香,就算他没什么大成大就,但周围的人也会对他称赞有加,与之相处也会让人如沐春风。
而一个没礼貌的孩子,就会让人不太痛快了,处处添堵不说,可能他自己还毫无自知。说白了,都是家教耳濡目染的结果。我的表妹在家里对她的父母,也就是我舅舅舅妈,直呼其名,俩大人居然还觉得颇为骄傲,自诩这是家庭风气开明的表现。但据我所知,周遭的朋友亲人可没有一个人对此表现出赞同。对父母的亲昵,不该用这种方式来表现。
没有礼貌的自我表达,只会让人觉得“少教”。
我们对一个人的直接观感,或者说第一印象,除了这个人的外表,就是他是否有礼貌这件事,体现最为明显。在网络上,看不到这个人的时候,这种「礼貌效应」更是会被无限放大。
就上述给我留言的两个人,我大胆猜测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估计情商也不太高,是挺得罪人,自己还弄不明白为什么就被讨厌了的那种。
有事儿说事儿,自然是一种提高沟通效率的好方法,这过程可以简单化,但并不等于可以粗鲁化。
举个例子,你看到某up主发的口红颜色超级棒,你也很想拥有,该怎么问?
最low的应该就是我前面所说:哪儿买的?多少钱?求型号。(恕我实在想不出更low的……)
无论是多么好脾气的阿婆主,估计都会在屏幕那边翻你一个大大的白眼,不怼你两句已经是这位很有自制力了。
稍微看的过去点估计是:口红很好看,什么型号?多少钱?请问在哪里购买?
会称赞,会说“”请,已经是飞跃性的进步,最起码让人觉得不唐突,还是可以交流的,一般这样的留言我都会回复,公式化的沟通,你还是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
最让人舒服的问法,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例子,是我在同社交平台上看到的一个姑娘,她在帖子下面回复道:你这个口红好好看哦~我想冒昧问一下,在哪里可以买到呢?谢谢你(⁎⁍̴̛ᴗ⁍̴̛⁎)
太sweet了有没有?
我当即就关注了她,并且表示对她的赞赏跟肯定。她是如此突出,大方得体又贴心,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何为冒昧的现在,她能知道问这样的问题是件冒昧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超高的社交情商。
作为一个up主,看到上面三种提问,你作何感想?
为什么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彬彬有礼,到了网上就判若两人?因为看不到谁是谁就可以为所欲为?
礼貌不应该是一种束缚,还需要得到偶尔的释放或解脱;它应该是浑然天成的特质,深刻烙印在言行思维里,时时刻刻流露出来。
礼貌也不同于伪善。我还真的遇到过明明自己很没有礼貌,却批评某个有礼貌的朋友假惺惺的人。我想这人一定是对礼貌有所误解,也对他的莽撞粗俗有所误解。有礼貌就是虚伪做作,没礼貌就是真诚简单,如果可以这样划等号,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什么灰色地带,我们也都不需要长大,心智停留在2岁就好,不能再多,再多一点你就要伪善了啊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