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完了哈利波特前四部,主要目的是想学习英语,顺便欣赏下被很多人喜欢的电影。看到第四部,才有了更深的感悟,主要原因是,哈利波特的受众对象是青少年,而自己已经过了做梦的季节。社会经验导致很多情节都无法纯粹的感受,先入为主,做很多判断和对抗。
每一部都有一个主题,关于人性,善与恶。作者最大的成功是,把无形的人性,在魔法的世界里,用不同的妖魔鬼怪显性化,让我们更好的看清自己,看清他人。
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触动最深的是魔镜,我们总是讲不忘初心,走着走着,却迷失了自我,沉浸在欲望中无法自拔。如果有这样一个魔镜,我也很想照一次,看看我内心琢磨不定的执着和欲望,到底是什么。
哈利在无意中发现了厄里斯魔镜,并在镜中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父母,于是每天都独坐在魔镜前等候,希望能再次与父母相遇。
这时,邓不利多教授却告诉他:世上最快乐的人,才能在镜中看到真实的自己,镜子反映出的,正是我们心中最渴望的事。但镜子不能提供我们真正的知识或者真相,人类总是在镜子中虚度光阴,甚至因此而发疯。人不能活在梦里,不要依赖梦想而放弃生活。
魔法石,只有不存恶念的人,才能真正拿到。这一部突出的是爱,友谊。
第二部《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
触动最深的是你选择成为谁。
哈利波特发现自己会被大家都听不到的声音吸引,最早出现在案发现场;会说蛇语,而蛇语正是斯莱特林特殊的能力,是黑魔王伏地魔使用的语言;会和伏地魔心灵相通,感觉到黑魔王的杀念……这些让他迷惑不已。尤其是联想到入学之初分院帽曾经想把它分到斯莱特林,因为当初伏地魔要杀他的时候,把自己的一部分恶力量也注入了他的身体,他痛苦于自己也许会成为一名黑魔法师。
面对哈利的迷惑,邓布利多答道:“决定我们是什么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It is our choices)。”
这一部说真心话,我很不喜欢有些恐怖。蛇是我最害怕的动物,梦见过几次蛇都是自己精神和身体出问题了,这让我的恐惧更大。我不喜欢小动物,尤其是这些软软的蚯蚓、蜈蚣之类的,看到了,心里就发毛。
但是其传达出来的价值观,我却非常认同。影视剧里的人物,通常比较单一要么是好人好得不行要么是坏人坏的露骨。现实的人性是两面的,一面是魔鬼一面是天使,决定一个人是谁,不是因为能力,而是选择你愿意成为谁?当友谊和利益发生了冲突,当宽容和报复同时出现,当眼前和长久发生了冲突……你,会怎么抉择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