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
作家路遥是1992年去世的,那个时候,我刚进入师范学习。此后,他的作品风靡校园,当然,我也被迷上了。93年暑假,我去陆村的书摊上买回来了厚厚的两本盗版书,一本是《平凡的世界》,另一本是《路遥中短篇小说集》,两本合起来,就是路遥这辈子的全部作品了。那个暑假,我一边吃饭一边看路遥的书,晚上睡觉也是在路遥小说的陪伴下睡去的。当然,上午下午整块的时间也是用来看小说的。书中路遥说了一句话:“我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我竟然也盲目地追星,开始了晚睡晚起的生活。一个暑假,这两本小说终于看完了。
一晃28年过去了,除了《平凡的世界》看了电视剧,第二次看了书之外,其余的作品都没有再看,每部小说里的人物事件也忘得差不多了。前些日子买书,正好又买了一本《人生》,于是这几天就翻看了起来。
这本书,一翻开看,就不舍得合上。平时我每天规定的至少读十页书,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每天读的是五十页、甚至一百多页。
《人生》这部小说从主人公高加林当民办教师被顶替辞退开始,讲述了他的农民生活以及后来他的叔父转业回来当了局长,手下人为高加林开了绿灯,调到县委办公室当了大记者,而最终又被克南妈妈告发,高加林又被遣回农村的事情。在故事的发展中,还贯穿了一条感情的线索,那就是高加林和巧珍、黄亚萍之间的感情。
读完了这本书,书中人物的善良和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先说巧珍,就像德顺叔叔说的一样,她就是一块金子呀!巧珍爱的人是高加林,她就可以为高加林牺牲一切,听他的每一句话。巧珍帮高加林卖馒头,牢记高加林的话,天天洗脸,帮高加林的父母干活,即使最后,高加林无情地抛弃她,她也只是把泪水往自己肚子里咽,她并没有抱怨高加林,而是嫌自己没有文化,本来就配不上高加林。在高加林又回到农村的时候,她亲自跑去找姐姐的公公求情,请求让高加林还回到学校去教书。
克南,在得知妈妈揭发了高加林调动工作的暗箱操作后,极力反对妈妈,劝妈妈不要这样做。尽管最后没有拦住妈妈的举动,但克南还是赶在高加林回村子前,友好地伸出手,并表示愿意帮助高加林。
小说里这样的好人太多了。看到高加林最后的结局,我想到了柳青说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理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所以,我们要吸取高加林的教训,人生道路漫又长,把握好前进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