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需要什么,就自己动手创造出来。
“别人都还没有做过,为什么就差你去做?”
“别人都已经做过了,为什么你还要去做?”
“别人都已经失败了,为什么你不会失败?”
“别人都已经做成了,为什么你还重新造轮子?”
“别人”!好一个“别人”!无论别人做过还是没做过,无论别人做成了还是失败了,都是你不做的理由。
就连那些敢做敢为的人,难道不也非常重视“别人的经验”吗?
别人的经验,正是我们创造路上的绊脚石。在别人的经验中,你永远无法找到通往创造之路的任何捷径。你所能收集到的最鲜活的经验材料,也早已是过去创造的残旧标本了。在别人经验的材料中,无论我们如何计算,也无法发现属于自我的任何部分。别人世界的终点,无法成为自我世界之起点。创造者,不用别人的算盘。
创造,属于自我发现的一部分。我,那个稀缺的我,那个与众不同的我,才是所有创造性行动的唯一起点。
我乘着那一叶小舟,漂泊在无边的大海之上。我既没有寻觅者的疲惫,也没有享乐者的懒散。我的心如大海一般平静。我只期待我自己。
大海将我吹到岸上。我来到了一个空旷的荒野之中。这个荒野渺无人烟,陌生感侵袭我的心。荒野中空无一人,没有点线面建立的空间,没有滴滴答答奔跑的时间。只有大海给我熟悉的温暖。
我仿佛大火中的闪电,又好似荒野中的甘泉。在这个寂静的无人区里,我从灵感之泉尽情畅饮。我的灵感如同一支射向未来的生命之箭。
一个灵感一座城池。
城池只能这样创造出来。当我们已经创造出一座城池的时候,城池就不再需要继续被创造,而需要被精心地守护。这时,我们才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同时也需要积累自己的经验。当我们守护城池的时候,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但经验的价值在于它的“否定性”。经验只能用于证伪一个灵感,却并不能建设性地引入一个灵感。经验的拆毁就是城池的建造。
在灵感孕育的初期,经验毫无作用。经验不是灵感的助产婆。那些最有价值的灵感,是可以由最多经验事实证伪却尚未被证伪的灵感。这些灵感,与大多数主观的成见相悖,却没有被任何客观的经验事实所否定。如波普尔所言,“所禁越多,所述越多”。这些最稀缺的灵感,源自自我发现,是创造之根基。在这个根基之上,我们才可以借助经验的力量建立守护城池的完整体系。
一个灵感一座城池。
在城门口,站着一位老者和一名女子。老者身体强健,眼神却模糊。女子穿着彩色的连衣裙,裙子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镜子。
老者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他对我说,城中所需要的一切知识,都在这本书中。你且耐心听,听我向你述说这一切的奥秘。你首先需要认识的,你的城从属于什么类。在大类之下,还有小类;小类之下,还有更小的类;以至于无穷。这座城未来的命运,就在这本书中。我要教导你这无穷的知识,你便可以坚固这座城,还可以建造更多的城,以至于无穷。
女子望一眼老者,流露出羡慕的眼神,然后继续摆弄她的镜子。女子无时无刻都在摆弄她的镜子。她仿佛在镜子中寻找着什么,开始欣喜,后来疲惫。其实,无论是哪一面镜子,镜子中都是她自己。
老者和女子想要进入我的城。我的城门却向他们隐藏。我的城门口有火焰和闪电。
我对老者说,岂不知,所有的大类小类都是落下来枯叶的灰烬,而生命之树却生生不息的结出新鲜的果实?你看类中的事物都很相似,其实只不过是你眼神不好。我的命运不写在你的书中,你的书却成为了你的宿命。我的城不属于任何大类小类,我的城是我的创造,我的创造定义我自己这独一无二的类。
我对女子说,你若想畅饮那让灵魂畅快的甘泉,就要像骆驼一般在荒野中狂奔。从你的白日梦中醒来吧,打碎你身上那些让你六神无主的镜子吧!你的美梦要靠你自己动手去实现,懒惰的人配不上生命的狂欢。
于是,我告别了老者和女子。他们也离开了我。
发现的终点是创造,创造的起点是发现,创造与发现组成一个圆。我,那个唯一的我,坐在圆心。
在这个圆形的世界中,创造就是满足自我内在需要的游戏,你自己和自己玩。
在这个圆形的世界中,创造是从自我出发又回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在这个自我创造与创造自我的精神探险中,才完成了自我发现。
自己需要什么,就自己动手创造出来。
2020年12月9日,杭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