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元宵节的由来与风俗

元宵节的由来与风俗

作者: 王瑜书园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09:48 被阅读0次

节日名:元宵节

时间:正月十五(农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是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让多少青葱少年为之惆怅。这里的元夕、元夜都是指元宵节。

元宵节在古代是个重要节日,也是法定节假日,在唐代放假一天,在宋代更为隆重,放七天假。

节日由来

古人将月圆之日(一般为十五)作为一个月的起点,比把初一作为一个的开始,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灯会来源于上古时期以火驱疫的巫术活动。[1]明代《松窗梦语》里说,元宵节赏灯,起源于汉朝祭祀太乙,现在正月十五观灯,是那时留下来的风俗。佛教里有正月十五“观佛舍利放光雨花”,汉明帝为了表彰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共同和寺院“燃灯表佛”。

元宵节作为节日是在汉魏之后。《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十五日要做豆腐,上面放些油,祭祀门户。《荆楚岁时记》还引述了《续齐谐记》的传说,正月十五有个“逐鼠”仪式,是养蚕的人家,希望老鼠不吃蚕,这个描述与现在的元宵节风俗完全不相同。唐代的《岁华纪丽》记载上元节的习俗除《荆楚岁时记》记载祭祀门户外,还有观灯,火树,与现代元宵节的风俗相近。

蒙元《岁华纪丽谱》记载,上元节唐朝的唐明皇在京城放灯,灯甚盛,那时放灯也不只元宵节晚上,其他时间也放。北宋的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命令明年上元放灯三夜,于是元宵节放灯成为惯例。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共放三天,后来增加到五个晚上,蒙元继承了这个风俗。

《荆楚岁时记》记载,元宵节南北朝时还是个日期概念,称为正月十五日,《岁华纪丽》将正月十五称作上元节,到了宋代《东京梦华录》里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的名称流传到现在。后世也有称元夕和上元节的。

节日习俗

元宵称之为“闹元宵”,闹,从声音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民间歌舞盛大演出,人声鼎沸。元宵节的灯会,人们穿着色彩艳丽的衣服,游人如织。

1.灯会

唐代元宵节灯会的盛况《岁华纪丽》中有记载,长安(现在的西安)的大街步步点灯,有十三里长(唐代一里相对于现在的0.9里)。唐玄宗在上阳宫建了一座灯楼,高一百五十尺,悬挂了一些玉石,微风吹来,发出锵锵(qiāng)的乐声。

欧阳修一句“花市灯如昼”,概括出了宋代元宵节的繁华。《东京梦华录》记载,政府筹备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灯会,在过年前就开始了,搭建庆贺节日的彩棚,彩棚正对着皇宫的正门楼……很早,游人就已经聚集在皇帝出行的街道两边,各种表演杂技的,表演魔术的,以及众多的歌舞剧团一家挨着一家,各种乐器的喧闹声十几里外都听得到。有打步球的,踢足球的,有攀高杆的,高空走绳、有表演吞剑的,有表演傀儡(kuǐ lěi)戏的,耍猴戏的……还有卖药、算卦的……热闹非凡。

宋朝元宵节的热闹可不是现在的庙会可以比的。元宵节的盛会,皇上也在宣德楼上观看。从正月初七开始,人们一大早就出门,灯山的彩灯交相辉映,北边全部结满彩结,山上的石头上全部都画了各种神仙的故事。人们用辘轳(lù lu)将水提到灯山最高处,装在大水柜里,然后往下放水,形成一道瀑布。又在左右的门上,各自用草绑成龙在游戏的样子,草上密密麻麻放了几万盏灯烛,远远望过去像两条龙在蜿蜒飞行。

从灯山到宣德门楼横大街,大约有一百来丈长,都用带刺的棘条围了起来,这个叫做“棘盆”,里面埋了两个长长的竹竿,有几十丈高,用彩色的丝绸打结,用纸糊出各种戏剧人物,挂在竹竿上,一阵风吹过来,宛如飞仙一般……

《东京梦华录》……至正月七日,人使朝辞出门,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悉以彩结,山礬上皆画神仙故事……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于左右门上,各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自灯山至宣德门楼横大街,约百馀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缯(zēng)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2.吃元宵

《武林旧事》记载,元宵节这天要吃“乳糖圆子”,据说,据说这个“乳糖圆子”就是现在的元宵。元宵作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最晚从宋朝就开始了。在明代的时候,每到节日,政府都要宴会,立春的这天吃春饼,元宵就吃圆子(元宵)。《燕京岁时记》记载,元宵节市场卖各种干鲜食物,其中卖得最多的是元宵。

元宵从宋代以来,有很多的名字,宋代到明代都称圆子,清代有称汤团的,也叫元宵,现在南方人也叫汤圆。吃元宵也成为元宵节重要的内容。

综述

元宵节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从上古的巫术活动,后来融入了佛教内容,到唐代演变出盛大的赏灯活动,到宋代又增加了节日食品:元宵。元宵节的名字从正月十五一个日期,唐代的《岁华纪丽》称为“上元节”,,宋代《东京梦华录》里称为元宵节,元宵节的名称流传到现在。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rù)防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暎(yìng)九枝前

[1]《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萧放著,中华书局,2002年3月版。

作者:王瑜

相关文章

  • 元宵节的由来与风俗

    节日名:元宵节 时间:正月十五(农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春节的由来与风俗

    春节 节日名:春节,古称元日/元正等 时间:每年正月初一(农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 过年的由来与风俗

    节日名:大年三十 时间:一年中最后一天(农历) 每年春节前,在外地的人,无论在多远的地方,总要赶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

  • 小年的由来与风俗

    节日名:小年 时间:十二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这个说的是小年,你知道小年是哪天吗? 我知道,十...

  • 人日节的由来与风俗

    节日名:人日 时间:正月初七 人日这个节日可能大家比较陌生。其实这个节日很古老,而且到民国都在过。在唐代和宋代人日...

  • 立春节的由来与风俗

    节日名:立春 时间:二十四节气立春当天,大约公历在2月3-5日 在寒冷的冬天里数九,格外期盼春天的到来。春天来了,...

  • 立秋节的由来与风俗

    节日名:立秋 时间:二十四节气立秋当天,公历大约在每年8月7日或8日 立秋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

  • 秋分节的由来与风俗

    节日名:秋分 时间: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秋分为法定节假日,休假一日。宋《文昌杂录》记载...

  • 立冬节的由来与风俗

    节假日:立冬 时间:二十四节气立冬这天,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 根据《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和宋代《文昌杂录...

  • 立冬节的由来与风俗

    节假日:立冬 时间:二十四节气立冬这天,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 根据《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和宋代《文昌杂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宵节的由来与风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dy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