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问题要有高度。因为,有时候答案会比问题高一个层次。”
01
—
前段时间做了个梦:
我正在走一个很复杂的迷宫,在迷宫里面,兜兜转转,就是找不到出口。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要是有“上帝视角”就好了。
从高处往下看,一眼就能看到出口的位置,有了这个视角,走出迷宫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不识迷宫真面目,“只因身在迷宫中啊”。
顺着这个逻辑,我想试试这样的思维方式:
如果下层无解,那就向上一层。
也就是说,当下层次存在的问题,让自己的思维提升一个层次去思考,然后再来解决问题。
比如,读书打卡,不能老是找金句、抠细节,而是要先在上层构思,选定主题、搭好框架、形成段落,才能写出有思考、有深度的文章。
又比如,技术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应付层面,而是要进行升维思考,主动创新,寻找用户痛点、挖掘用户需求,才能有所突破。
经营管理更是如此,光靠个人单维度的努力勤奋是不够的,要从结构上下功夫,要学会使用”杠杆“,要寻求科学方法论的多维度探究。
一旦我站到更高的维度去看当下的困难,这些困难就会变得容易了许多。
就像有人总是提醒我,“看问题要跳出来、要有高度”,那么我最好要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
02
—
我在工作中,有时候会陷入”忙—乱—拖延—忙“的怪圈。
手上总是积了一堆紧急的事情,没有时间处理,而且一直拖延,根本获取不到什么成果。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这样反思过:”我没有管理好时间。我应该规划好日程表,安排什么时间干什么事。“
其实,如果不跳出”时间“这个层次,上升到”理事“这个层次来思考,这样的时间管理方法,管理得越好越没时间。
要想打破这个死循环,必须让自己的认知升级。
第一个认知是:
明确目标,定义边界,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因为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于最终的成果无助。
第二个认知是:
成果思维,让自己”铁石心肠”,专注做事,在截止时间内,必须要有结果。
第三个认知是:
现在有一件事要处理,如果短时间之内就能解决,那就立刻解决,不要拖延。
我现在发现,以上这三点,完全开启了“上帝视角”,是另一个层次的思考。
03
—
最后,总结一下:
一旦我们站到更高的层次去看当下的困难,这些困难就会变得容易了许多。
就像如果有人总是提醒你,“看问题要跳出来、要有高度”,那么我最好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
而且,现实情况是,答案会比问题高一个层次。
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也存在着三个层次:
目标层: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方法论层: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资源层: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资源。
可能大部分人还停留在第一层上,或者开始觉醒,上升到第二层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但只有一部分人能开启第三层的思考方式。
但我更希望在目标层上再加上一层--“使命层”:
如果我每做一件事,都有其目的和意义,而且为了找到它们,我更开启了“上帝视角“,通过升维思考,找出背后的动机,
那么无解的问题就会开始浮现答案,浮躁的做事方式也会变得从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