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张长安通过老干局了解简要情况后,也把谢莹老人的消息告诉了邓愉,邓愉听后,心中大呼“神奇”,曾经以为是杜撰的“传奇”,现在十有八九是真正地“传奇”……
张长安望着十分惊讶的邓愉说:老干局的同志说的很清楚,谢莹老师尤以“板书小楷”和“记忆力”见长,这种评价不多见,如果不是傲视群雄的话,安宁县多年前的评语不会这样轻易下结论……
而且三让领导岗位,终身担任教导主任,并兼三个年级的三个班的班主任,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我国古代教育之精萃,实际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为安宁县的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个评价也是非常高的。
但这种思想境界,除了老一辈的革命家,现在还有几人做得到?我看你所说的25前,听到的所谓“传奇”,现在对比来着,谢莹老人就是现在遗留下来的“传奇”。
再说,你周一就要到安宁县去督查、整顿教育局的工作,究竟是不是一个令人信服、令人尊敬的“传奇”老人,一见面、一了解,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张厅长,你说得对!邓愉诚恳地说,年轻时的我,确实是有点想当然了。现在我的心里也确实有些落差,25年前听着她老人家的“传奇”,现在又时隔25年后,看到并按照她老人家的“建议书”,去实现自己改革教育弊端的梦想,我都觉得自己又活回去了……
张长安却爽朗地笑了起来说:邓副厅长,我到不这么看,我国西汉初年的“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阺隤,唯其人之赡知哉,亦会其时之可为也”。
其大意是: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张良出谋划策,陈平出奇制胜,他们都功若泰山,名声响若崖崩。岂止是这些人富于智慧吗,也正好是当时的环境可以所作为啊。
现在有前辈的“大手笔”,我们也何妨做一个“小棋子”呢?再说,谁让我们身处管理的位置,却熟视无睹现在教育之弊端,反而让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来给我们警示呢?
我觉得这不丟人。在正确的旗帜的引导下、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才能建立功勋,这同样可以说:不是我们有多聪明,这也是正确的舆论环境和改革的号角在激励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邓愉虽说内心亦是高傲之人,但张长安的这番经典之论,确实是打动了她……
邓愉便愉快地说:厅长,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马上去落实督察组的人选,并以谢莹老前辈的“七点之建议”为蓝本,细化为可具体的执行标准……
这点我放心。你做事也是细致入微,分寸也是拿捏得很好。这次下到安宁县,既要独立自主,又要依靠县委县政府;既要清除弊端,又要肯定成绩。我们是去进行教育改革,而不是弄得人心惶惶……
最后,张长安强调说:下去后,要多向谢老前辈学习、请教,她把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安宁县的教育事业,她的威望估计至少在安宁县无人可及。
如有需要,可请她老人家加入督导组,起到出谋划策和安定人心的作用。如果谢老前辈真是有着“神仙记忆”的“传奇”,你有了这个支持,那你此行绝对会事倍功半……
另外,请你还看着谢老前辈身边还有些什么人?这种“大手笔”没有渊博的知识、敏锐的触觉、统筹全局的眼光是做不到……
厅长,你是好奇谢老前辈的背后,有“高手”在指点?邓愉加重了一些语气。
确切地说不是“高手”,而是“智囊”。与你的交谈、分析中,我们从安宁县教育界入手,以点带面,从而震摄全市,然后达到全市改革教育弊端的目的……
哪张伟、吴钢为什么不能,以县教育局的改革和整顿为契机,对县政府其他科、局进行借力打力,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呢?
而且他俩也正好是新上任的党政一把手,能在谢老师的建议书上署名,哪肯定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
也就是说谢老前辈的一封建议书,既促动了我们教育界的改革,又会带动安宁县整个政府部门的改革或者说整顿……这种借助舆论的力量,以及和现实相互呼应的策略,令人信服。
说人家“一石二鸟”哪是自我贬低,说人家“一箭双雕”哪也是自我伤害,总之,我们的谋略不如人家。不如人,我就去学习。但要学习,我总得找到人家吧?
邓愉也是愈发对这个新任的教育厅长,刮目相看。别看人家不懂具体的业务,但他相信你不就行了?但人家对政策的领悟,对事情的洞察力,可比自己高出了不少……
更何况,人家勇于担当,敢于直面舆论的风口,敢于决策,这一点也是太多领导者所不具备的。
邓愉便坚定地说:厅长,请放心,我一定把这次安宁县的教育改革执行到位,为全市教育改革获得宝贵经验。
同时多和谢老前辈沟通,尽可能找到她背后的“智囊”,也寻求到未来可能需要的帮助。
邓副厅长,你的理解非常到位!一旦我们在其位,教育部门的改革和整顿得以获得成效。
同时,整个安宁县政府科、局机构改革得以顺利实施的话,安宁县不仅仅是教育部门获得新生,而且整个安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将在不久的时间里上一个台阶……
我现在才知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略的力量……
去吧!去做我们份内的事情吧!不求波澜壮阔,但求问心无愧!!!
精彩待续……
亿万人中遇见君,缘份二字妙难挡。
贵手沾福轻摩娑,点赞关注加收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