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剁手买买买,快递拆开的同时,我们的满足感油然而生;打卡网红餐饮店,菜品难吃消费奇贵不在乎,重要的是朋友圈的N个“赞”;某品牌出了新品,大家都买,我们不买的话就out了;某大神出了知识付费课程,买了的话,我们又get到了新技能。
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我们买了更大的房子、更高级的车、更好看的衣服。
可是为什么我们感到越买越空虚?
购物车里的货,如同你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玩过后也就那样,新鲜感如潮水,激流勇退,留下满足物欲后的房贷车贷花呗,把你的工资消耗殆尽,席卷而来的是更大的空虚。
难道除了物质,我们无从消费?
究竟我们在消费什么?
1
消费是什么?
我们买了全自动洗衣机,再也不用手洗,也不用忍受梅雨天气衣服难干的问题。我们买了新面膜,敷完每天出门美美的。我们报了健身课程,一身腱子肉武装自己的身体。
我们买买买,通过钱消费商品和服务,满足美好生活的向往。
增田通二说过:“消费是什么?消和费。但是消费者买东西不仅仅是为了消和费吧。他们在PARCO买时尚、买设计,完全不同于在超市买萝卜,所以不是单纯的消费,而是一种创造吧。为了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消费,这就不是消费,而是创费。”
我们通过消费,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也就是说,你是什么人,你就消费什么。
这种创造性的消费,需要别人欣赏。我们去市场买番茄,不需要别人的看法或评价,所以你不会发朋友圈。但是,购买衣服、装逼扮酷不仅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希望获得别人的赞同、表扬和羡慕。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选择关注时尚博主,购买时尚单品,发朋友圈晒晒生活。
2
你在哪个阶层?
法国社会学理论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差别》指出,阶层不同导致消费和兴趣不同。
张雨绮说过一克拉以下的碎石不值钱,而大多普通人终其一生也不会节衣缩食来买克拉钻石。对张雨绮来说,这笔消费不过是“零用钱消费”,而对普通人来说,这笔消费也许能在三四线县城凑个首付买房。
你是中产精英,小众好看更符合你的调性。
你是工薪阶层,实用耐用更符合你的调性。
3
我们缺什么?
无论中产,还是工薪,都经历过买后空虚。
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理论提出:人类拥有的一旦得到满足就会走向下一个阶段,这其实是一种逃避,逃避执著于拥有所带来的空虚感。物质欲望带来的满足感仅建立在未得到满足的阶段,一旦这种欲望得到了实现,那么在这一瞬间,满足感就会马上消失。
当我们意识到无论是高级品牌还是低级趣味,消费都无法使自己与众不同,我们觉得要改变自己,实现阶层的跨越。这种改变包括内在改变和外在改变。
内在改变,包括自我成长、取得资格证、学习技艺等。
外在改变,包括染发、戴耳环、肌肉改造等。
因此,消费者具有“自我改造倾向”。
也就是说,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塑造更好的自己来应对买买买后的空虚。
4
消费的终极意义
你终其一生,都在买买买。
当时间跨越几代,你父母、你祖父母、你子女、你孙子会买什么?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是可以从日本近几代的消费窥见端倪。
“消费社会研究第一人”三浦展在《第4消费时代》一书中把日本消费社会分为四个阶段。当无印良品在日本盛行,追求简约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消费意识,“购物使人幸福”的时代终结了,日本进入第四消费社会。
第四消费社会的消费行为包括:人们通过交换信息获得快乐、通过居住在合租公寓以实现生活方式共享、购买优衣库和无印良品、热爱日本地方特色。
你出门踩共享单车,偶尔买优衣库,喜欢大牌小众产品。这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消费缩影。咱们国家城市发展不均衡,第二、三、四消费社会同时存在。
我画了个图,简单列举4个消费社会特征:
最后,不妨喝一口三浦展熬的鸡汤:对人类来说,最大的消费对象就是人生,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度过人生,无论是浪费,还是充实。
消费的终极意义在于,如何度过充实的人生。
要想鸡汤效果显著,恐怕问天问地,最后还得问问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