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当过兵,可听说过提前量,或提前角这样的射击术语。也知道打活动目标,得有提前量。但是,光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得知道提前多少才算合适。比如打飞机,光知道要有提前角,没有精准的度数肯定不会命中目标。要么目标出现了,你的炮弹还没到。要么飞机飞走了,你的炮弹扑了空……所以,把握正确的角度,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不光打飞机要掌握角度,做人做事也要适度。既不能“不及”,也不能太过。什么事儿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不见得就是好。有时候还适得其反。比如做饭, 水多了,米少了都不行。火大了容易糊锅,火小了,饭还不熟。做豆腐也是这样,紧了没豆腐,慢了没渣……只有恰到好处,才有的饭吃……
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烦恼与不幸,也是与我们没有把握好生活中的提前角有关。 什么叫生活中的提前角?我记得《朱子治家口诀》中,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掘井”这样的句子。这不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提前角吗?人渴了以后再去挖井,当然不行。人常说晴天垫好路,雨天不插泥,这叫有备无患。 如果为了有备无患,不渴的时候也总是想着挖井,甚至为了挖井而焦虑,为了挖井而茶饭不思,那不就是过度了吗? 在这种情况下,不挖井,和总是想着挖井,实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不挖井时没水喝。整天想着挖井,吃喝都没心思,就是井里有水,你也没心思,或没时间去喝,这不就是过犹不及吗?……
人的一生不作为当然不行。但如果做事过了头,或者叫把握不好做事的度,为做事而累病,甚至为做事而过劳死,这样的作为,与不作为又有什么区别呢?每想到此,就感到古人所说的过犹不及这句话,说的太经典,太有智慧了。
2022.10.16草于银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