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是世界上最大、考察世界各地学生如何进步的研究项目。每3年发布一次,报告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万名学生的数据。
最近,研究人员分析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哪些国家和地区擅长帮助弱势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方面取得成功。他们还调查了在过去十年里哪些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以及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有哪些共同特点有助于学生成长。
主要研究结果
1. 在中国、新加坡、爱沙尼亚、日本和芬兰,弱势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的比例最高。
2. 在过去十年中,葡萄牙、德国、挪威、以色列、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在这方面取得的进步最大。
3. 与帮助弱势学生发展学业弹性、取得良好成绩相关的因素包括:
(1)良好的课堂纪律氛围
(2)一系列的课外活动
(3) 高出勤率
(4)家境较好的学生
4. 与帮助弱势学生无关的因素包括:教室设施(即电脑)和较小的班级规模。
相关研究
本研究强调了拥有一个清晰有序的课堂结构的好处。一个有趣的研究领域是探讨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有证据表明,教师流动率低的学校课堂的纪律氛围更好。研究提出,可以通过为学校内部教师制订辅导计划、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及帮助新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来减少教师流动。
与课堂文化和纪律氛围相关的另一个因素是这所学校校长的领导风格。“变革型领导”强调教师发展、鼓励教师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并创建有序的课堂。该研究作者指出,有一点不好的是,“在培训校长的学术课程中,很少教授管理技能,使校长能够在学校中有效实施变革型领导风格”。
由这项研究引发的思考是:生源不一样的高中,更为客观的评价指标是提升率,而非绝对考试成绩,否则越发打击生源差的高中。
虽然前面有研究也提到,分层教学对塔尖学生是有助益的。然而,重点高中陷阱哪里都存在。所谓的重点高中陷阱,就是本来入学成绩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不大,然而三年后,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全距变大,出现低尾端一些学生考得非常差。严重偏离中考时父母包括自己对自己的期待,也偏离社会对重点高中的期待。
重点高中陷阱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对排名的过度追求。因为重点高中的孩子在初中时名列前茅,进入高中后,一旦排名不在,就导致心态平衡。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也不能改变其排名,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俗话说的破罐子破摔)。
要想规避重点高中陷阱,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焦点聚在知识点的掌握上,而非聚焦在排名上。这一导向不但对绩优生帮助很大,对弱势学生一样起作用。聚焦掌握率,弱化排名,每个同学都不必和别人比,比的是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一堂课有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个单元有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聚焦课程目标的达成,就让人心态平和。
如果聚焦掌握率,那么教与学的逻辑就很清晰。教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的目标也是掌握老师所教知识。一个理想的教与学的闭环管理就是:课堂教学——练习反馈——解决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目前,很多教与学的环节出问题就在于没有夯实掌握率就循环下去,导致问题越滚越大,到了高一特别容易出现“听得懂不会做题”、“听不懂”现象。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学完一个单元的数学之后,来了一次单元考。考试的目的就是检测学生的掌握率而非排名。不少人被排名蒙蔽了双眼,一次考试只是所学知识的一个样本,考了满分的同学并不代表他没有任何问题,等于考了一个寂寞,对其帮助最小。
排名靠前,但是掌握率不高,也是普高的天坑。一个普高排名第一的同学,如果陶醉于自己的排名,而忽视掌握率,一旦统考就可能死得很惨。
最后,必然涉及一个问题,受制于学习能力,有些人确实做不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人尽其能(取得与其学习能力相匹配的成绩就够了)。教与学之外,让每一个孩子热爱生活才是真谛。不要让考试成绩框定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成绩不好了就要死要活的。人是先于考试制度存在的,没有考试之前人一直也活得好好的,人为什么要被自己发明的东西搞死呢?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