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融合之我见

作者: 麦子青青的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00:54 被阅读0次

    小鹏老师在昨天的《互联网融合之路》上分享了自己的三段特别精彩的经历,分别是:一、UC的创始人经历;二、阿里并购UC后亲眼见证的阿里与UC、阿里与高德、优酷与土豆等具备同等互联网基因公司的融合经历;三、自己创办小鹏汽车从互联网行业融合制造业的个人经历。

    人生的经历会随着时间逐渐堆积起思维层面更深更广的思考能力,而不断跨界所带来的认知融合与爆炸相信小鹏老师深有体会。(关于小鹏老师《互联网融合之路》的演讲请参看混沌大学的相关课程内容)


    一、关于投资被投资与发展生存


    1、初创的活着与发展

    小鹏说他在UC早期主要融资失败是因为一直在反复地犯着同一个错误,就是一直在说自己是怎么赚钱的,而后来发现投资人在那个阶段根本不会看你怎么赚钱。接下来的话题小鹏没有再往下说了,却启发了我往下的思考,那么投资人在企业初创阶段要给钱到底会看什么呢?

    来看看UC,UC成立于2004年,拿到第一笔外部投资是在2006年12月,那笔钱是基于雷军跟永福的私交以个人名义投进来救场的200万人民币。2007年8月联创策源与晨星资本联合投资UC1000万美金,在我看来才算是UC最正式的第一笔外部资本投资。很难想象在小鹏老师等一波创始人眼中,最早的UC对外所描述的灵魂一直被遗憾地局限在一家软件公司的壳里。他们对外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中国移动买了我们的一个系统,所有说明我们有盈利创收的能力。

    而投资人已经习惯了中国式的互联网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不看收益而看规模,人口红利的高成长性推演,广告模式的成功给了大家足够的信心。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更长远的自信,让中国互联网借着20年的时间从一个模仿搬运者成为引领行业的创新者。小鹏老师总结投资人看互联网企业会要求企业家从商人转变为梦想家,我想这多半是大家受了马老师关于梦想言论的影响。但翻译回来应该说,现在的电商已经很大了,大家在讨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均已经见顶。后续在更垂直、用户细分更精细化的领域,垄断性的用户规模一骑绝尘的高成长性轻生产模式仍然可以支撑大家从初创往前走下去,而能活下来之后就是借助资本力量所产生的高效率与高体验的化学革新了。这是后续互联网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将成为是否是一个真正互联网公司的新增校验标志之一。如果无法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连接及协同效应而在效率、用户体验上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终将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或真正具备互联网基因。

    2、被投资并购后的日子

    一般来说在阿里的人与不在阿里的人看阿里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记得几年前外界对阿里投资的评价一直非常负面,说财很大气很粗。虽然阿里对待被投企业也很大气,但很不幸,被阿里投资后的公司多半都没有因为阿里的电商或互联网基因而变得更强大,甚至多少有点没落了。这里面隐含的商业期待是什么?远不是1+1=2或>2的问题,而是我投入一块铁与火,你要把它炼成钢。

    投资并购的意义在哪里?不论外界怎么看,从企业内部来看被投资或发起并购都是一场生意,我可以为了钱,我也可以为了更好的未来。从小鹏老师的体验来看,阿里并没有过多的干涉被投资公司的运作,而选择了信任。阿里也有阿里的烦恼,阿里做并购一定不是为了钱,而是基于业务战略的布局。所以他的烦恼是,我该如何呵护你长大或我该如何让你甘之若饴地呵护你长大?两个完全不同的公司要融合,大到企业文化的冲突、战略思考的差异;小到采购流程的不同、人才层级、薪资标准的差异都需要逐渐去调试去磨合。要实现两家公司的融合真的就像男女两个家庭的结婚。但这个婚要结好,最终最核心的还是取决于双方一致的价值观——我们在一起想要共同创造/维护的是什么?我们要共同去向哪里。


    二、跨界融合


    小鹏老师谈到了他从互联网界走向工业制造界,在当下的跨界中他的感受和思考是什么。我脑子里跨界最成功的第一人是制造Space X的 Elon Musk(埃隆马斯克)。在他身上跨界融合带来的创新优势非常凸显,他用跨界成功表达了逆向思维的价值,因为我不懂所以我什么都可以想。所以他成功地作为企业承运了国家的火箭发射;创造了电力动能的特斯拉汽车;并可能将带来人类的第五类出行方式“超回路列车”。当跨界最大的延展了你过往经验的价值并触碰到另一个行业久久不被触碰、从未被打破的边界时,往往这个时候成功或新的不一样就容易呼之欲出。

    当然上述说法如果能具备实际可操作性则更被需要。比如,如何通过训练最终具备像马斯克一样的创新思维力?这可能值得更多地探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联网融合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om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