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身边有人抱怨:“家庭教育的书看了不少,课程也上了不少,但面对自己的熊孩子,还是不知道怎么办!”。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来不动,已经成了很多人学习状态的写照。前段时间,听了魏建慧老师的课,感受颇多,和广大父母们分享,相信对于困惑的父母们是一剂良方。
上了很多家庭教育课,还是不会教孩子?首先,不能脱离事件谈教育。学习不能学概念,教条化学习千万不能要。学习最怕脱离生活谈教育,有的理论似乎很完善,但是用了很糟糕。教育要有背景,要有事件,脱离了事件、背景,教育无对也无错。
中央电视台曾经采访过伦敦奥运会蹦床冠军:“你真是太不容易了,最后一跳一定要满分,才能夺冠。请问当时你怎么想的?”冠军答道:“我平常喜欢读禅宗的书,特别喜欢一句话。不思善、不思过、平常心。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只想做好自己的每个动作就行了。”冠军的回答相当淳朴、相当具有哲理,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同样一句话,如果换个场景:前段时间中美贸易战,美国制裁中兴,1300亿市值的大公司,面临核心器件断货,可能丧失7年发展机遇。这时候,如果不思恶,显然不和时宜了。这时,需要反击、需要自卫、需要思恶,不能有平常心。
再换个场景,汶川大地震后,一定是需要人们思善的。这时说平常心,恐怕要被千夫所指了。
所以,思善对,思恶对,平常心也对。人是活的,社会是在动态当中的,教育也必须要在场景中,才有意义。学习就是要闻思修。闻就是听,听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思考。思考了才成为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的东西,才会坚定不移修身修心修行。任何方法都对,任何方法都错,没有绝对的对,没有绝对的错。学习必须是系统学习,移动互联网带来了碎片化学习,一些心灵鸡汤特别好,每句话都好,但是如果把每句话单独拿出来理解、实践,很可能就僵化了。所以,教育只有靠自己的父母才行。只有父母提升人生智慧,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上了很多家庭教育课,还是不会教孩子?其次要有透彻的认知。只有格物,你才会真正发生行为上的改变。年青的时侯,看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当时觉得挺好的,挺有用,但自己就是执行不下去。如今细想,实际上自己没有深信不疑,不知道究竟为何这么做。
魏建慧老师的家庭教育课上,曾经做过一场辩论:“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开始时,在场几乎所有父母都认同这一点。但被魏老师问了几个问题,比如说:“邻居家每天搓麻将,管也不管的,孩子好得不得了?为什么出自同样的家庭,孩子不一样?”几个问题下来,大家就被转晕了。到后来,大家都开始怀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究其原因,是因为看不清真相,因为没有透彻的认知,所以有问题。禅宗叫无明,透彻的认知就是要断无明。
孩子生下来都是好好的,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如果是社会环境问题,为什么邻居家孩子没问题?可见社会问题不足以使得每个孩子糟糕。
如果是因为学校老师变态,那班级里是不是个个都不行?不是的,每个班里都有“别人家的孩子”。
唯一的是家庭不一样。所以,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弄清楚了这个问题,在处理孩子的事情时,我们的行动就完全不一样了。当孩子不爱学习、当孩子内向胆怯、当孩子调皮捣蛋时,我们就不会问“我的孩子怎么啦?”而是会问:“我怎么了,我有什么问题,我应该怎么做?”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就是真相,道不道在于能不能看清真相。孩子不想上学、想自杀、打游戏、和父母对抗、这些表象不是问题,而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孩子为什么逃学?这个不是问题,因为上学很痛苦。逃学,痛苦就解决了。逃学,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所有问题都是处理事情的方法,但不是有效的方法。发现真正的问题,才能看到问题的真相。
上了很多家庭教育课,还是不会教孩子?
禅宗曰:信能入、智能度。作为父母,只有提升了人生智慧,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提升了人生智慧,不仅教育,人际、工作、生活问题都能解决。如果你的工作一团糟,那么你还没真正进入教育。
许多问题只要常识就行,有了常识,足够过好幸福美好的人生。对于常识,不仅要知道,而且一定要明白,要有透彻的认知。知道是阻碍自己成长的巨大障碍。如果不知道,就会去学。如果认为自己知道了,就会把新的信息屏蔽掉。所以宁愿不知道。
李笑来有句名言:学习学习再学习。一直非常喜欢这句话,用在自己身上太适用不过。对工作来说,必须先学习工作再工作。对于学习来说,只有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学到门道、学以致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