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8年毕业至今,再没有什么寒暑假,只有短暂假期里匆匆的来回,很多同学朋友多年未见,很多贴心的话总觉得来不及说给亲人,他们说“工作太忙”,这么好的一个借口,我欣然的收下,慢慢的,我以为这就是事实。
去年重新走进校园,当寒假来临时,确实有些忐忑,面对那么久的时间,竟真的不知道做些什么,打工?旅游?走亲访友?最后都一票否决,回家!第一个假期,想好好的休息,刚好也觉得有很多事要干,所以下载了很多的论文,也有静躺着的的专栏,我想这是个难得清静的日子,看书发呆,觉得美哉。
刚回到家时,会觉得先休息一下吧,过几天再看,不知不觉中春节来了,又想过了初五再看吧,就这样推着,假期告零,收拾着衣服,觉得剪掉不少,原来还有这么些都没有穿,还有那沉重的书和电脑,就这样,打了鸡血的构想和干瘪的现实,我一整个的假期,我总结为堕落啦。
仔细想想到底这些天有什么感受呢?
1.家长里短。曾经我以为做自己就好,管别人的说呢,也责怪爸爸妈妈总是说起别人说这说那,亲身感受了才知道,语言是最快的杀伤性利剑,轻易的挑起你的最担心,戳戳带着隐隐的疼,慢慢的让人信了,他们说的是对的,抑或怀疑我可能真的是错了,更能理解那句,所有的享受任性的继续是有人替你担着所有的琐碎,所以我想静下心来思考,真实的去行动。
2.目标可以大一点,因为缩水很快。感觉45天好久,十篇论文,2本书简单,结果论文打开率:0,书打开率:0,甚至天天看的专栏打开率<3%,我承认这是个极限的懒,但是也察觉:家,不是学习的好地方,总不由的吃喝;环境很重要,一个有些单调的环境利于规律的生活,更利于好习惯的养成;太多的琐碎,会变的无从下手,目标定好主次,具体化,更利于实施。
3.有些问题不是时间解决的了,不管多久。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和亲人的沟通,有些东西因为外在的一些事件看起来好像不一样,但是当走进去,感受几件小事时,才发现,我们总是不知不觉的走进那个模式,依旧是那个稚嫩的孩子和世界相处的模样,说不上什么不好,只是不刻意改变或和解,在一些问题面前总会力不从心。
假期结束,再次踏上征程,再多的想法还是要一步步的走,我接受我用这样的方式过完了这难得的45天,也让我更清楚了知道虽然我已经力求让自己改变了很多,但是我依旧需要不断的自我约束,更清晰的知道成长的路没有尽头,不进则退!
感谢生活的馈赠,所有的自由与追求,感谢磨练,步履蹒跚的向前,不管我有了什么,我没有什么,失去什么又得到什么,迷茫多少,坚持多少,终究感谢。
假期再见,这一整个的冬眠,加油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