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原版记录(1)清薄的纯物理防晒怎么来的?

学习原版记录(1)清薄的纯物理防晒怎么来的?

作者: ba5b2c1eca31 | 来源:发表于2017-03-27 20:05 被阅读116次

老师的回答非常非常棒,物理防晒霜泛白的现象一定就不能解决吗?倒也不是。

防晒霜泛白的现象主要发生在使用物理防晒剂的防晒产品中(物理防晒剂的好处是刺激性低或没有,更推荐敏感、炎症性的皮肤使用。看了各位童鞋的一些推荐,基本都是化学防晒)。我们造目前已经批准使用的物理防晒剂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两种都是颗粒状的粉末,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通过物理方式,反射或散射紫外线。二氧化钛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质,不仅用于防晒剂,还常用作白色色素;氧化锌也是白色的,所以不难想象,这些粉末涂抹在皮肤上,很容易让皮肤变白。防晒霜中使用二氧化钛作为防晒剂,要达到足够的防晒效果,必须达到一定的添加量,因此泛白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前化妆品业界常用的方法是制作足够细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粉末,达到一定细度之后,涂抹在皮肤上就不会那么白了,胡老师的照片说明了这个现象。这在乳化上也可以观察到。所谓乳化,简单地说就是脂类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白色的均匀的乳化体,但是如果能把脂滴做到足够小,比如小于100 纳米,则乳液会趋于半透明或透明[1]。

学习原版记录(1)清薄的纯物理防晒怎么来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11 年前我做试验的时候也观察到了,就是:随着粉末颗粒的下降,它对UVA(长波紫外线)的阻隔能力会有所下降,这个现象是也有文献报道[2]。而我们现在已经知道,UVA可以穿透入真皮,是造成皮肤衰老的首要元凶,所以只把粉末越做越细,还不能算是完美解决之道。

于是,有聪明的人动了脑筋,利用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进行了创新,就是利用脂类对二氧化钛微粒进行包裹,形成脂质体,再涂在皮肤上,光学特性就……变了,这个技术现在几个品牌已经在用,其中之一是悦木之源韦博士卓越防护隔离乳。容我盗两张他们官方的图说明下问题:

学习原版记录(1)清薄的纯物理防晒怎么来的?

图1 一罐玻璃珠子,放在一起,它们是白色的(本图版权不归我所有)。

学习原版记录(1)清薄的纯物理防晒怎么来的?

图2 把一瓶油倒进去(当然也可以倒其它合适的透明液体),玻璃珠子仿佛就隐形了(本张图片版权不归我所有)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是很聪明的。有人可能会担心,如此透明,紫外线不也和可见光一样过去了吗?问题很好,只是可见光的波长要长得多,在有阻隔的情况下,它的传播规律和可见光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最终这个防晒霜的防晒指数是SPF45,相当高的一个数字。

看起来这个技术也不算难?其实很多技术都是这样,一层纸,捅破了也就破了。但是具体到这个技术,技术壁垒还是有的,就是包裹技术——必须要均匀分散、均匀包裹,否则无法形成良好的防晒膜,防护效果要打折扣,实现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实际的效果是怎样呢?我随手从实验室拿了某款纯物理防晒,和这款“隐形”防晒乳涂在手背上,拍了张照片(图3),可以看到未作“隐形”的明显泛白,而这个号称“隐形”的确实隐形了。因此作为一款隔离乳,对于女生来说也很适合在妆前使用,而不影响后续妆容的效果。

学习原版记录(1)清薄的纯物理防晒怎么来的?

图3 悦木之源隔离乳(白线左侧)和某纯物理防晒霜(白线右侧)涂抹在皮肤上的表

现:右侧泛白比较明显

除了origins 使用了这个“隐形”技术,也有少量其它防晒产品宣称具有类型的效果,例如POLA 碧艾夏之晨光防晒霜(我真的很想吐槽现在化妆品的名字,一个比一个长一个比一个拗口一个比一个难记!),但是作为贵妇品牌,价格也…………比。较。贵。

So,综上所述,物理防晒和轻薄隐形,还是阔以兼得的。

以上。

参考资料:

[1] 吴顺芹, 李三鸣, 赵国斌. 微乳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3, 20(5):

381-385.

[2] 李晓娥, 樊安. 纳米 TiO2 紫外线屏蔽性能的研究[J]. 涂料工业, 2000, 30(9): 3-5.

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原版记录(1)清薄的纯物理防晒怎么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td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