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菲尔明娜
在外科诊室,我和姐姐扶着腹痛的妈妈,等候前一患者诊治。
“大夫,昨天夜里我这腰疼啊!今天满肚子疼,”有七十多岁的大娘一边说一边痛苦的抚着腹部。
“昨晚怎么不来呢?大娘。躺在诊查床上,我给您看看。”大夫表情略显凝重。
大娘在大爷的搀扶下,猫着腰,一步一步艰难地向诊查床挪走。
大娘花白、毛燥的刘海半遮着额头,褪色的裤子还算干净。
大娘挪到床边时,抬腿抬不上去,大爷试图抱大娘,也抱不动,我想冲过去帮忙,妈妈拉住我,“老人会觉得没面子?”我迈出的脚收回来。
最后,大娘终于爬上床,汗珠啪嗒啪嗒的滚在地上,好似大娘的泪水。
“这疼吗……”医生好似在用手测量位置,四指按下去,抬起的瞬间,“啊,疼……”大娘痛苦地喊到。
“请起来吧!恶心,吐了没有。”医生继续问。
“大夫啊,我跟你说,”这时,大爷伸出颤抖的手,身子探到医生面前,用手半遮着嘴,“大夫啊,我老伴有点儿记性不好,我跟你说啊……她前天肚子疼,”
大爷说错了,是昨天肚子疼,他比大娘记忆力还差,医生非常同情地看着大娘,“大娘啊,孩子能来吗?”
“我可不能告诉孩子,”大娘突然来了精神,好似肚子不痛了,兴致勃勃地说,“大夫,我儿子是教授,得讲课,做报告,我不能耽误他,他忙得都十三天没来电话了。”
“孩子真优秀啊!” 大夫看了一眼后面排队的患者,
“大娘,你的情况,可能只吃药不见效啊!可能需要手术。”
“那可不行,那得花多少钱啊?开点儿药,吃点儿就好了,我能挺,”大娘哀求大夫。
“大娘,先去化验吧!咱们看看指标,”医生继续专业地劝说。
“不验不行吗?还得花钱。我还得给二儿子攒钱呢,他欠银行钱,我得帮他攒点儿。”
“听大夫的,走,去化验”大爷有些窘态,催促着大娘。
“大娘,咱先去化验吧。”医生见此,马上耐心地问到,“二儿子能来吗?”
“也不行啊!二儿子在美国考察。只要他们工作顺利,过得好比啥都强啊!我们不能拉孩子后腿啊!”
大娘骄傲地说着,又不自觉的自豪地挺挺背,举步维艰,挪向门口。挪走时,我看见大娘还回头看看我妈妈和妈妈身边的两个女儿,眼里充满羡慕和慈母的笑意,扭头时,我还看见大娘眼里闪闪的泪花。
看着大爷、大娘的身影,我想起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其实,孩子的心也在渐行渐远。当子女为养家糊口、功名利禄疲于奔命时,可曾想过,父母的来日已不再方长,他们在逐渐老去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孩子过得好。而内心最大的渴望就是,经常能看到孩子,有病时孩在能在身边。而不是,逢年过节时的一个电话,一打钱,母亲节、父亲节时邮寄的一束花。
为人子女,真的是忠孝不能两全吗?还是,在自我的世界里,为了自己,越走越远,而忘记了年迈的父母。
未来的某一天,也许你、我也会自然而然地对孩子脱口而出,“你忙你的,我身体好着呢……你们好啊,比啥都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