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母亲节。小时候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时候,并未觉得有什么,而今,已到而立之年的自己,在今天这么一个特殊日子里轻吟《游子吟》,内心除了浓浓思念之情,同时又不自觉的一阵愧疚。
周四晚上,很晚了,妹妹发来一条消息,说母亲节就要到了,问我给母亲买什么礼物好,我想着明天还要早起处理一堆事情,便回复说等明天再说。第二天,处理了一整天的事情便把此事忘了,直到今天中午,母亲通过微信发来语音和我说,妹妹告诉她,我这周天会回去吃饭,是不是真的?我慌忙回复说,这周天我有事情,不能回去,发过去后,生怕母亲会骂我一顿,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母亲并没有生气,还叮嘱说没事就不用回来了,来回折腾,人也辛苦。
想起二十岁以后的自己,一直在外奔波,经历了求学、工作、再求学、再工作,这些年和二老相处的时间是少之又少,陪伴他们的时间则更少,未能尽到一个儿子该有的孝。如今,身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手机是一年365天从不关机,不敢说一心全系在了我的学生身上,但确实,我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与精力已远远超过了给母亲的时间。我时常在想,作为一名学工人,难道忠孝真的不能两全吗?那孝又是什么呢?
《百孝篇》开篇曰:“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孝经》中也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百行之源,孝是八德之首。
中国是一个讲求孝的国度。自汉代以来,孝就成为统治阶级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孝文化是中国传统 文化最大的特点之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道是诸多伦理道德之根,是各种善行之源。
那么,什么是孝呢?
孝,要善事父母。“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说文解字》这本书对孝的阐述。前一句是说晚辈对长辈的敬与养称为孝,孝是子女的本分。父母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能够看人世百态,体味世间百味,这是我们的幸运,是父母的恩惠。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只不过,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飞尘所掩盖了。可在我们身边的同学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时常发生,有些同学厌烦父母的唠叨,常常与父母顶嘴,殊不知,那些唠叨满载着父母的爱;有些同学从未关怀过父母,把父母当成自己的金库,殊不知,爱不是无底洞;有些同学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爱……
善事父母应该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孝顺父母不是给点儿钱后的不闻不问,也不是唯唯诺诺的百依百顺,孝和顺,是一个词,更是两个字。善事父母其实非常简单,他们要的只不过是,儿女对他们多一点牵挂,多一声问候,多一些陪伴。
孝,要善待他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元前651年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会盟,会盟有五段誓词,其中第三段的主题便是孝老爱幼。如何孝老爱幼,便衍生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其他规范,诸如诚信友善、重情重义、礼貌谦让。善待他人,不仅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更是“孝”的一种表现方式。
孝,要善待自己。《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要特别地加以爱护,不能轻易损伤,这是孝的开始,是基本的孝行。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护好自己是对父母尽孝的第一步,因为天底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康、幸福。拥有一副不健康的身体,只会让父母牵挂、操心。
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长大的,每当我们深夜还在通宵游戏、看电影时,你是否想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句,有无想过父母看到你如此的不珍惜自己的身体,是何感受?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戒烟戒酒,多参加体育运动,多读有益之书。我想,这也是孝顺父母的一种方式,只有让我们的身体与灵魂都走在健康的大道上,他们才能安心,才能放心。
网上流传一个“亲情计算题:假如父母再活3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每次5天,减去应酬、吃饭、睡觉等时间,真正能陪在父母身边,30年总共才720小时,差不多一个月。看似漫长的30年,在指间的缝隙中,竟然如此不经计算,这恐怕是你我不曾想到的。当然,这算法或许有问题,但给我们的警示是,我们能陪父母的时间,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充裕。
有句话这么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以为,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
朋友们,百善孝为先,凡事不要去等,及时行孝,为时未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