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道》可谓是一支奇葩,电视剧收视率都破2了,排行榜上,对第二名也几乎是“睥睨”的姿态。然而,在豆瓣上被啪啪啪打脸,评分简直摔进了羞耻线,3.7分!
反差如此之萌,引起无数评论员夜以继日以继夜地批判,从价值观,男女平等,圣母婊,直男癌,甚至是法制观念,导演媳妇等等角度不一而足。其条分缕析,引经据典程度,全部入围本年度最佳炮轰候选榜单。今天咱们说点不一样的,来分析下这这一有趣的现象。
其实《娘道》不是从天而降的,只是苦情剧的一个回归。早在2005年,《哑巴新娘》,简直引爆了全国男女老少的泪点。“燃烧!燃烧!把我的热情燃烧!”
高亢的主题曲完美诠释苦情戏的主基调——婆婆刁难,我勤谨侍奉。小姑刁难,我往肚子里吞,丈夫刁难,我温柔如初。。。总之,谁对我不好,我就对谁贼好,忍辱负重,做牛做马,打不还口,骂不还手!最后终于感天动地,天雷滚滚,把大女主燃烧成了灰烬!全剧终!
《木棉花的春天》,《媳妇的眼泪》《奶娘》。。。当时的苦情剧泛滥,大众的眼泪也跟着泛滥。就在泪水涛涛的苦情剧包围时,天雷滚滚,又诞生一步神剧——《回家的诱惑》。
婆婆讨厌,小三欺负,丈夫视而不见,林品如简直是苦情剧的典范。但她被逼到忍无可忍后,改头换面,化身复仇女生,一步步干的漂亮,成功复仇。这部神剧对苦情剧的反套路,让人大呼过瘾,苦情剧独霸视率的时代,就这样过去了。
这次,《娘道》的回归,为什么引起如此大的轩然大波?
“女人的使命就是生孩子”,“谁对我不好,都是我的错,没生出男孩儿,是罪孽”,“生男孩,立下汗马功劳”,这些天雷滚滚的台词,让90,00后直呼辣眼睛,纷纷批判“三观毁尽”,“女德班大全”,“21世纪还未铲灭的封建余毒”,等等等不一而足。然而90,00后的爸妈,坐守在电视机前,眼泪怎么也流不尽,根本不知道他们的“不孝儿女”在豆瓣上干了什么“混账事”!
爸妈受封建余毒深,年轻人不受其荼毒?没那么简单!
心理学家Hellen Palmer提出“九型人格”的概念,认为每个人的性格都可以归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的复合。其中,第二号人格称为“给予者”人格,二号人格的人,往往是在童年时期,通过满足他人的愿望来获得安全感和爱。为寻求他人的认可,他们甚至建立了一套敏感的雷达系统,能够迅速探测到他人的情绪和喜好。
给予者从小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确信: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获得他人的认可。他们把人际关系视为维持生存的最重要条件,这样的观念让他们总是不自觉地改变自己,迎合他人。
这种人格,会为他人付出很多,改变自己。但是他们要求回报,他们需要通过别人的爱来满足自己。他们总认为,家人啊、朋友啊,都需要他的理解,需要他的安慰,需要他的帮助。但是一旦他付出的努力没有被发现或者是被认可,他们就会受到打击,他们的价值似乎完全取决于别人的看法。
在苦情剧里受苦受难的大女主,本质上是给予者人格升华的最高阶段。而这种苦情剧,总是会吸引给予者人格,哭哭啼啼中更加认同自己的价值观。
可能会有人反对,《娘道》的受众是广大父母啊!难道他们都是第二号人格吗?当然不!人格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关系中,是会变化的。那么,广大父母群体是不是都有过一段关系,在这段关系中,他们不断给予,不断奉献,全部身心都放在对方上?
朋友,如果你想到了,我猜你会沉默了。
没错,就是父母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他们省吃俭用,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他们不顾身体疼痛,孩子有了小病小灾就紧张的去医院;孩子不听话、说混账话等等,他们伤心却从没记过仇。。。
我一个朋友曾说过,有一段时间他爸爸很失意,不止一次对他说:“如果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去死了。。。”
打住,我不是煽情来的!再回过来分析,爸妈在边看《娘道》边哭哭啼啼的时候,是不是想到了自己养孩子的“娘道”、“爹道”?
这时候还批判什么价值观啊?好好陪爸妈看《娘道》,爹哭就陪着哭,娘笑就陪着笑。你对第二号人格附体父母最大的回报,就是“陪”了。
《娘道》咱们是分析完了,但在这里不得提出一个现象,在亲密关系中,爱的越深,投入的越多,越容易失去自我,变成给予者人格。亲情如此,爱情,亦如此!
关注我们,一个致力于家庭治愈·婚恋情感与人际沟通·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机构,有任何情感心理问题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