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优化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进而能够更轻松面对人生的各种状态。(带着爱满心欢喜地学习践行论语)
学习内容:
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6·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学习心得:
16.7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防止花天酒地;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防止好勇斗狠;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防止贪得无厌。”
心得:孔子谈到君子有三戒,这三个方面以血气盈虚为依据进行划分,分别是戒色、戒斗、戒得。这三戒针对的是人的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因而也可以看作人生三戒。 年轻的时候要戒色,是因为“血气未定”,意思是说身心的发展都不健全。身体上,各个器官的发育不完全;心理上,识别能力和自制力还不够强大,往往会经不住诱惑,进而沉湎女色,伤害身体。当然,我们也可以对色扩大理解,将一切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的东西都视为色,比如华丽的衣服、装饰、建筑、花鸟等。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好看的东西谁都喜欢,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好色要有节有制,不能沉迷其中。 人到中年要戒斗。这里的斗也要作宽泛的理解,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打架斗殴,还应包括心理上的争强好胜,事事都要胜人一筹。到了壮年,体魄强健,知识的积累已经基本完成,经验也相当丰富了,也有了相当的社会地位,因而就渐渐傲慢起来,喜欢处处争胜。如果在官场,则喜欢排挤异己,争夺权势;如果在商场,则喜欢竞争于商战,热衷打压对手;如果在学术界,则容不得他人对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出质疑。当然,争强好胜没有错,这有助于我们不断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实现自我完善。但是如果过头了,时时处处,乃至事事都要争强好胜,那就有害了。 到了老年要戒得,这在三戒之中是非常高明的一点。前面说过,少年时积累,到了壮年就要利用这些积累去工作、去奉献,有劳就有得,因而可以获得物质或者权力。到了年老体衰,不能去工作的时候,就不能创造财富了,权力也没有了。这种反差会形成心理上的落差,有很多老年人不能适应,变得郁郁寡欢。还有一种情况,正是由于不能工作,靠儿女赡养,收入的来源受到了限制,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一些变化。如此一来,有些老人就变得更加贪婪,会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可能得到的东西;若是拥有地位或财富,就特别害怕失去。得则喜,失则悲。但是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已经不是老年人所能承受的了,因而孔子说老年时应该戒得。要想戒得,就需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认识财富和权力。这些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贪多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能有这样的境界,面对得失可能会从容一些。 虽然,孔子谈三戒时,分别立足于人生的三个阶段,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色、斗、得”对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害无益,都应该注意戒除,只不过在相应的人生阶段危害尤其大,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罢了。
16.8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心得:孔子讲的是一个人要有敬畏之心才能成为言行高尚的君子,这也是最好的立身处世之道。畏天命,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因为顺之则吉,逆之则凶。畏大人,是对有德有位者的敬畏,因为他们负责治理国家,位高权重,维护着社会的秩序,稍有差错,便会祸及百姓。畏圣人,是因为圣人的话具有万古不易的道理,指出了人生应该遵循之道,违背了就会有灾祸,足以使人敬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