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文艺调频
我对语文课本里的鲁迅有偏见

我对语文课本里的鲁迅有偏见

作者: 王呆毛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5-28 10:27 被阅读141次

《十三邀》的片头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许知远说:我们常带着偏见看世界。我会带着偏见看所有人,从小就是,现在看来似乎不太好,但这是保持我原始性格的一种手段,我不希望自己变麻木,变圆润,变招人喜欢,也不愿意跟我原始的性格偏离地太夸张。

小时候最喜欢的科目是语文,我爱看朱自清的,梁秋生的,冰心的文章,绝不会想看鲁迅先生的杂文。但凡考试遇到鲁迅,我就想撕卷子,分数肯定不会太好看。这个阴影一直跟了我十几年,导致我去逛书店时,自动忽略他的所有作品,即便是小说。

我相信跟我年龄相仿的人,大都会有这种感受,谈起鲁迅就头疼。在我学生时代的做的语文试卷里,想在阅读理解板块拿高分挺难。本来语文就是一门很主观的学科,分数也拉不大。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遇到鲁迅先生的文章简直是灾难。

这算是小时候一个不成熟的偏见。随着年纪增长,对鲁迅的偏见似乎逐渐地消失了,我大致归纳了两个原因:环境的客观原因与人的主观原因。离开了校门之[if !supportAnnotations][Office1][endif] 后,斩断了与应试教育最后的联系,再也不用分析和理解教材里的鲁迅与试卷中的鲁迅,这是其一。其二就是社会带给我的磨练以及我自身的成长,大脑中负责思考的那部分会自动摒弃一些偏见。比如说,遇到讨厌的人也不能斜眼瞪人家,把讨厌你这三个字写在脸上。

前段时间,朋友买了一本鲁迅的杂文集,给我看了目录,其中有个题目叫“论 他妈的”。我心想,原来鲁迅还有不严肃的一面,虽然他一本正经地举例子,讲述古今中外的骂人文化,来解释“国骂—他妈的”这种文化现象。但我觉得光是这个标题就有意思极了!

鲁迅先生多牛逼,大笔一挥,多少人被他骂过,可能他也是回顾自己的生活,总结了自己的骂人词汇,来细细阐述中国的骂人文化。

我觉得能写杂文的,大多对世界心存不满,生活得没招了,只有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不违背自我意志,才能以主观能动性地去生活。

中国写杂文牛逼的是鲁迅。当我现在想读杂文的时候,好像也只有鲁迅,王小波这一辈的作家了。而这难道不是对现代其他杂文作家的一个偏见吗?用欣赏优秀文学家作品的审美去要求现代作家的作品,把高标准强加在他们的作品上,然后得出结论:当下没有真正的杂文作家,我觉得这是个不公正的结论,是一种偏见。

抛开文学不谈,现在网上的综艺节目永远是那种轻松搞笑的竞技类节目,最受年轻人欢迎。《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永远是最热门的综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也大受追捧,但前几年大火的《奇葩说》似乎陷入了大众的审美困境。《奇葩说》已经是综N代了,第四季的点击量远不如第一季,究竟是节目质量下降,还是大众审美疲劳?这个问题得让节目组与大众一起思考。

中国有一个怪象,做事儿的起点不知不觉就拔高了,导致后代要用朝圣的姿态来仰望前辈。古代的诗词歌赋,很美,可现在就写不出:床前明月光来。古代的书法绘画,风格迥异,现代人却画不出千里江山图了。以前的奇葩说,确实很有趣,大家对横空出世的网综总抱有新鲜感,热度一过,再怎么调整内容,观众也没有当初那份新鲜感。这也是偏见,是过去对现在的偏见。

总结一下,偏见从何而来?就是从对比之中产生的。如果凡事都要逼格高低贵贱,那生活岂不是会少很多乐趣。但如果怀着欣赏的目的看事物,自然会有效地规避偏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对语文课本里的鲁迅有偏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tvw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