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一天,我的写作初心是什么,原本没有感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写作。回看课程笔记:我手写我心,这句话突然就触动到了内心。我想要的能够用文字,表达我的内心世界。
从小,我不爱读书,成绩也不好,爸爸早出晚归,妈妈没有读书,忙着做生意。作为家中最大的孩子,要帮忙看店做生意,所以童年只有门店看出去的那一点天空。很羡慕那些能跟小伙伴一起出去玩的同学,羡慕那些家长带着去书店、去游乐园、去公园的孩子。
那时候是小学,家里有一本厚厚《伊索寓言》,虽然不学习,却很爱看故事,厚厚的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读了无数遍,书从旧到变烂到脱页。父母没有教的很多道理,我都从这些短短的故事中获得,这也是从小到大一直被说懂事的原因吧。后来,家中有定报纸,报纸也成了我的“芭比娃娃”,没有客人的时候,就看看报纸。在互联网没有很发达的时候,在同学们都有QQ的时候,我对社会的信息,只来自于报纸,这也不至于跟朋友们太脱节,反而显得我知道的很多一样。
再大一点,开始流行读者,于是总剩下钱来买读者,读者伴随了我走过初中。读者里的故事,有让我感动的、有感同身受的、有让青春期的我害羞的、也有让我成长的...
因为家庭的关系,周围没有人相信我能考上高中、更没有人相信我能考上大学。但是我明白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唯一远离原生家庭的途径。考上高中可以住宿,考上大学可以兼职赚钱可以不回家。
一直都会比同龄的孩子显的思想早熟,也爱跟比自己年长的人玩,于是大学和大学毕业后,有很多年纪比自己大的朋友。
我想小时候看的《伊索寓言》、《读者》都在潜意识里,让我走过了很多坎坷,疗愈以前过多的伤悲,陪伴走过的无助和孤独。
以前没有钱买书,大学顾着兼职赚生活费脱离家庭没注重读书,毕业后忙着证明自己,也走了很多弯路。现在经济好了,可以买的起书了,也刚好碰上这样的读书营,勾起了读书的欲望,也渴求用文字表达内心。
小时候受过很多创伤,直到现在不能说完全疗愈,至少找到了方向,一切都变得更加美好。期间也帮助过好些身边有遇到类似问题的朋友,那我是不是可以用文字作为媒介,去影响更多的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