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容易紧张,但我从来都不曾怀疑自己是普通的,因为纸笔仿佛天生与我同在。一拿起笔,便挥洒自如,有着自己的平静和猖狂。
在小学的时候,这种掌控文字的能力已开始显现出来。记得四年级的某一天,我在校门口目送了一位朋友转学,她不断回头的表情让我的眼泪无法抑制地涌出。那天,我写下了人生的第一首诗,歌颂友谊的地久天长和未曾珍惜在一起时光的惋惜。以前从未想过情感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可当眼泪化为笔墨源源不断地成为黑纸白字时。“作家”这个词产生了,我是否可以一直这样让人生在笔墨与感触之间,随笔挥洒满书香?
最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成为作家的渴望与日俱增。可我的梦想却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可,他们希望我能够做点像多做几套试卷这样实际的事。五年级时,我写了一篇短文,把自己比作海鸥,被折断双翼关在笼子里,有一天海鸥冲破了囚笼,去找寻本属于自己的大海,最后因双翼早已被折断落入海底。我明白追梦的艰辛,可我更愿在大海粉身碎骨。
“散文是得不了高分的,考不上一个好初中!你还是先把记叙文写好吧,少抒发这些有的没的!”老师看了我的文章只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因为这个就否定了我?为什么要把梦想硬生生地砸碎将碎片称为现实?但我很庆幸那一次自己没有听老师的话,没有向现实妥协。而作家渐渐从梦想变成了野心。
最大的挫折发生在初二,那段时间我疯狂地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情,或许,更应该说是疯狂压榨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当做世界的中心。周围的人都嘲笑我无病呻吟,我自己又何曾不知呢。没有想到江郎才尽来得那么早。我一把将手稿扔到地上,激起了无比的狂躁,朋友们都叫我”文学疯子”,支持我的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剩无几。或许,这一直都是我一人在黑暗中孤军奋战吧,在无数次艰难的攀爬中一次又一次摔得遍体鳞伤。有时,自己才是最难弄懂的吧,自己到底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该怎样去实现?这些都在迷惘中让我感到恍恍惚惚。可是,可是,我一直以来的坚持怎能在此清空,怎能在此化为乌有?“决不可让自己的无病呻吟辜负作家之名!”
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去沉静下来,去寻找写作的新方向。无奈之下,只好请教老师,老师向我推荐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读完第一篇就被旅行中的见闻所吸引,其中透过古迹对文化的思考更是一段一段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样深刻的感悟和思考让人感受到不仅物质还有精神上的双重魅力。之后两年书店能买到的他的书我都基本读完了。疯狂地从中汲取精妙的写作手法,我至今都记得他在《摩挲大地》中写沙漠时的一句话‘再小的身材也能在沙漠映出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后来我才明白,一个人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我之后前往了许多国家,走街窜巷去探访不同的文化:在德国的艺术品店和和店主交流中国和西方瓷器的文化特色;在美国的寄宿家庭教女主人写汉字做中餐,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在西班牙的小饭馆和当地人一起看足球比赛,和他们一起为进球狂欢雀跃。。。。。。不同文化的交织碰撞令我着迷,推动文化交流成为了我写作的又一大目标。将近一年后,我将关注点放在了一些名胜古迹上,陆续创造了一些诗,我最大的灵感来源于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中犹太人在圣城耶路撒冷的默哀,由此写下了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包括《行者无疆》中的庞贝古城,我未曾去过却已有无限的向往。
从初二开始到高二,随着一次又一次开阔眼界,对世界的认知日渐丰富,我的文章在不断逐渐从自我感情脱离,去面向更大的空间,笔下的世界不仅可以源于内心,也可以源于万里路,让更多人去认识这个世界。成为作家的野心让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会就此止步不前,而是让我日渐成熟并更有力地去实现它。
在旅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很多面,有艰辛,有孤独,有善意,。看到了异乡人的拼搏奋斗,看到了街头艺人的孤芳自赏。。。。。。原来世界有这样多种语言,有这么多种文化等待我去探索,有时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但我愿用微薄之力给予黑暗以烛火,给予悲伤以慰藉。
所以,什么才是真正的作家?我在成长中不断地追寻着。是为自己而写诗,还是为了这个社会,为了千千万万的人们?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有多少人能够沉静下来,我只愿成为一涌泉,将纯文学不断传递下去,洗尽浮躁的风气,还人心以安宁。
我始终拥有着这个野心,它不是为了去追逐功名利禄,而是成为一面镜子,真实地去反映世间百态。这必将是段漫长旅程,既然海鸥已经起飞,只有大海才是最终归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