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您好,一共是一百九十九块七。”超市营业员说道。
玲玲掏出两百元递了过去。营业员低头看了一下说:“不好意思,换的零钱全都找完了,你看这样行不行?要么你等一会,我去换点零钱,要么我找你一个塑料袋子。
营业员说完,自己也笑了。玲玲跟着笑了起来,她想早点儿回家,便拿起那个崭新的塑料袋子和刚刚买的东西走了。
望着手里的塑料袋子,玲玲哑然失笑。今天周三,这期报纸策划的副刊选题就是“塑料袋的前世今生”。玲玲在这家国企工作五年了,新闻专业毕业就来这儿,过了两年就结婚、买房。
生活看起来不错,事业,如果还能算的上的话,越来越不景气。有能力的同事纷纷辞职,不然本来副刊部副主任也轮不到她。虽说是个副主任,可所有的事情都是她在做。正主任是官场上的败将,发配过来的。玲玲觉得幸运,正主任虽然不干事,但也不找事,全权下放。
她所在的是报纸,有独特的发行渠道,生存的问题不愁。可是说实话,这和她当初的理想是差了千万里。她来的时候,报纸有二十四个版,新闻占一半,副刊占一半。现在报纸几乎成内参了,外人根本不看。但该做好的事情还得好好做。既然做了一天和尚,就该敲好一天钟,明天不做了是明天的事情。
玲玲思绪飘到了几年前。那时,她刚刚从小县城考到大城市念大学。宿舍里几个女生每周要一起逛超市。刚刚离家长的监控,她们像快乐的小鸟。去超市买的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零食。六个人足足能拎四个大袋食出来,里面的薯条、虾条、锅巴等膨化食物,把一个个大袋子撑得圆滚滚的。零食很快进了肚子,白色的塑料袋子,提回去就成了垃圾袋。每当发现宿舍里塑料袋子用完了,基本上就到周末了,又该去超市了。靠着这个方法,她们从没有买过垃圾袋。
路上响起汽笛声,她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学生时代已经远去,玲玲现在被定格在一个格子间里,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为了不到百平米的房子还房贷,不敢买衣服、不敢要孩子。
二
“发什么呆呢?快给我帮帮忙?”邻居吴大姐说。玲玲放慢了脚步,回过头来。
吴大姐是个精明爽快的人,家里家外一把好手。看样子她也刚去超市回来。
“咦,吴大姐,今天怎么拿塑料袋呢?记得你当初跟我说,塑料袋一是花钱,二破坏环境。还说绝对不让超市挣这笔钱吗?“
“哎,人家生产东西也是有成本的,超市里的专用垃圾袋都五块钱一包呢,人家该挣就挣,我算明白了,啥都没有白来的。上次发广告的给的那个无纺布袋,看着结实,用起来不如塑料袋,我装了三瓶啤酒,差点儿就报废了。还是塑料袋子方便,哪怕我拿个小包,随手塞上一个大塑料袋子,又结实又方便。再也不怕买东西多会手忙脚乱没办法拿。”
吴大姐心直口快,见玲玲问,她口若悬河地讲起来。
“看来还是塑料袋子便宜,要是再贵点?您还舍得吗?”
“一个塑料袋子能贵到哪里去,能卖十块钱一个吗?”
“看来您真是想通了,不差钱。那也不环保啊!”
“对环境不好的东西多了,汽车尾气对环境不好,也没见人少开车啊?我又不开车,就用个塑料袋子,谁还管我不成?”
两人正在说着,刚买菜回来的刘阿姨追上她们的脚步。刘阿姨买了可不少,土豆、青菜、蘑菇、豆芽、豆腐、西红柿,样样都有,每样都只有一点儿。每种都用巴掌大的小袋子装着。一共提了有七八个。
“怎么装了这么多袋子,装一起不是好拿吗?”
“一看你就没有什么生活经验,这些菜能装一起,土豆上全是泥,要蹭到青菜、蘑菇上根本洗不下来。豆腐和豆芽倒是装一起了,我今天买的是老豆腐,要是嫩豆腐啊,肯定会弄碎的。”
“我记得我妈当时买菜,都是提个菜篮子,现在都淘汰了,全是塑料袋子。”
“那不是方便吗?以前人们是早晨提着菜篮子去买菜,回来去厂里上班,现在啊,早晨出门挤车,回来顺手捎点菜。菜篮子当然不实用。”
“以前没有塑料袋大家不是也好好的吗?现在怎么就离不了呢?”
“那是,以前没有手机,人们也该工作工作,啥都不耽误,现在有了更便捷的方式,当然离不了。除非啊,不让生产厂商生产喽。”
玲玲平时邻居交往不多,但她嘴甜,见到她们都会主动打招呼,人家说她就听着。今天因为想着塑料袋选题的事情,就和她们多说了几句。邻居大姐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啦!
“我说玲玲啊,你吃饭不能老凑合,别老买什么速冻食品,新鲜的最好。要好好照顾自己,你们也结婚好几年了,也该要孩子呢。”
“现在压力大啊,每天早晨起来我就欠银行一百多块呢,哪敢要孩子啊?”
“啊,压力人人都有,我们那时候比你们压力还大了,不也带了两个孩子。年轻人不能光顾自己享受。不然你老了怎么办?”
“哈哈,生了孩子不是老的更快了?”
“不生你该老还得老,谁能像塑料花似得,一直开着呢。”
玲玲和两位邻居说说笑笑的回了家,终于应付完心惊胆战的问话,她长长舒了一口气。生孩子的事先放着,这次交流,倒是给了她一些新的角度。
玲玲继续思索着,记得当初颁布了限塑令,可真正能够真正执行的也就是大超市,这个所谓的执行也就是把以前免费给的袋子变成收费的,三毛、五毛不等。而在各大菜市场,批发市场,塑料袋子照样大行其道,禁令并没有管住他们。
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子,没有它之前,人们也没有觉得不方便,有了它就离不开。想要禁止它,确实这么的难。什么时候,人拎着塑料袋子,就像当街吐痰一样让人不齿的时候,禁塑令才能真正产生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