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在问题已经出现的时候,把孩子带会正面训练(培训)的路上。
训练(培训):在孩子第一次做那件事情之前,告诉他正确的方法、选择和对应的结果。
很多家长不太能接受“训练”(Trainning)这个字眼,总觉得有看不起孩子、把孩子当作小猫小狗看待的嫌疑。但名头真的那么重要吗?具体内容才更加实在呢。
孩子的心是有爱、期望被爱的,但通过合理的培训,让他们把好行为做出来,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公共的场合。
人的本性是自我的,不加以引导和体验,也无法开始关注到“除我之外,还有他人”。
想要达到少管教、多自控的好结果,就一定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多加“训练”。
训练的要点:
1. 父母的心态。等生气了再去管教,基本是控制不住寄几的。这时的问题就不是孩子和那件事之间的关系,而是你强大的怒气让他不开心的关系了。
2. 说到做到。心情好什么都可以,心情不好喝水都要被骂几句。孩子对于普遍规律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结果也会有“试试看”的心态。比如,刚地上耍赖,越是人多越来劲。为什么?因为上一次这样做得到了好吃的食物、更好玩的玩具,为何不再试试看呢??
3. 家人统一。如果夫妻、长辈之间对于何时管、如何管没有共识,对于孩子的“本心”也没有统一的认识(长辈们泛滥的爱经常觉得:小孩子嘛,耍赖、淘气、哭闹,都很正常,大了就好了。你们都同意吗?),那么训练或者管教都是扯淡。
4. 说这一点大概很多家长要觉得我是“狼爸狼妈”类型了。但是没关系了,因为至少可以帮助孩子明白在人生90%的时间里,都需要“克制己心”。
没有克制,就没有意志力可言;没有克制,也没有理性可言;没有克制,你也无法交到朋友。不是吗?
语言的唠叨、烦躁,都比不上和颜悦色地拍一下小腿 — 让孩子亲自体会到不合适的行为有这么结果。当然了,首先大人自己要确认这个行为是合乎时宜的,而不是因为孩子“尿床”而把他揍一顿。
其实说这么说,好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少经受事后的“管教”。而这把训练和管教的“尺”,其实一直捏在父母的手里。
轻重缓急的分寸都在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