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柠绾绾
上学时我喜欢管超市,宿管,理发店的人都叫叔叔阿姨,觉得也算是礼貌用语,当我毕业后工作中再这样反而不适用了。
学着同事们的模样,管父母同龄的人都称作“哥哥,姐姐”。据说这样对方就会更开心。
我曾一度陷入了恐慌和称呼混乱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呢?
01
记得有一天奶奶从早市回来,坐在床上就开始略带怨气的和我讲她早晨的见闻。
奶奶说:“我在街上走着,一路上都管我叫大姨,四十岁的管我叫大姨,六十岁的还管我叫大姨,最来气的是二十几岁小姑娘也管我叫大姨,说大姨您买点西红柿吗?”
奶奶当时就不干了,朝着那个女人没好气的说:“你多大啊,管我叫大姨”?
奶奶愤愤不平的唠叨着,她觉得匪夷所思,不可理喻,我却笑得前仰后翻的,真是太戏剧了。
我理解奶奶当时的心情,她一定在想,这不是骂人吗?辈分论的也太荒唐了。
看来礼貌不是一个称呼就能搞定的,如果不能当机立断喊出最恰当称呼,很可能就演绎成灾难现场。
02
国庆节同学从外地回来,我陪她去剪头发,告别的时候她习惯性的对理发店的女人说:“走了姨,再见。”
我也习惯性的在出门之后提醒她:“你应该管她叫姐。”那女人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的样子。朋友看看我说:“没事,一个剪头发。”
接着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工作中的称呼问题,朋友在补习班做课程顾问,她说她们现在管学生家长都叫姐了。
我用力的点点头,没错,在外边,和父母同龄的人都不能再叫叔叔阿姨了,要叫哥叫姐,这样方便开展工作。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要在意这些称呼的小细节了?
她也说不上来一二,仿佛一切都在毫无征兆中悄悄发生着改变。我们在大环境下遵从着那些前人留下的约定俗成。
03
有一天我和带教老师张涵去服务客户,对方是个七十几岁的帕金森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全靠老伴照顾。
涵哥比我大几岁,那年他27,一进门我本能的就喊爷爷奶奶,初次见面她们也没说什么,涵哥那天随着我也称呼他爷爷。
出门的时候他和奶奶解释,说北方人结婚早所以都习惯这样的称呼。
到第二家的时候,我随着师傅喊叔叔,阿姨,老人家退休赋闲,儿孙都有了,我们管她们叫叔叔阿姨,她们却没有一点不自在。
她们好像习惯了一样,理所当然应叫叔叔。这回换我不自在了,怎么就从小到大的习惯瞬间要全部重新更新换代了?
一天,两天,三天……终于喊了一个月喊习惯了,我自己把自己给洗脑了,叔叔阿姨成了条件反射,哥哥姐姐随口就来,遇到头发花白的人才称呼爷爷奶奶。
后来我们集体培训了怎么样称呼别人,那时候我们和干休所有合作,员工宿舍都在干休所里,部长着重讲了该如何称呼领导?
主要是姓加上他从前的职务,以示尊重,虽然她们都已经退休了,这样喊依然会很高兴,比如老人曾经是首长,就称呼他张首长,李首长,曾经是老师,就称呼王老师,李老师……。
我心想,这可千万不能喊错了,老首长都是有脾气的,万一觉得你不礼貌可就不好办了。
这件小事真不小,两个陌生人初次见面,第一印象全靠它呢。
04
100岁以上的人都叫爷爷奶奶反而没什么大问题。
那时我有一个客户105岁,就算我太爷爷活着也没有他年纪大,总不能叫祖爷爷吧?
初次见面,我28岁的老师带着我去的,一进门她就笑容灿烂亲切的喊着:“爷爷”。嗯,没错,我也喊:“爷爷好”。
但其实爷爷也未必听得懂我这带点东北味的普通话。
爷爷同小儿子一起住在浦东新区的老房子里,几个月前老伴去世了,他伤心不已摔断了腿,自此再也没下床。那个冬天小儿子的儿子也结婚了,还给我们吃喜糖。
我管爷爷的小儿子叫叔叔,儿媳叫阿姨,她们也乐得开心。
或许在爷爷眼里我不过是个“小女娃娃”。
我每天去看望他,帮他做肢体功能训练,擦背,压疮换药,我们一起做力量的游戏,我竟然弱爆了,不如一个长期卧床的老人力气大。
赢了他就嘿嘿的笑得像个孩子,有时候他笑得特别难为情,他也害羞,几个月的相处和我说的词屈指可数,也就是谢谢,再见。
时至今日,我也不敢说我每次都能从脑子里搜索出恰当的称呼,这里边藏着人际关系的大学问。只能说比以前强了,闹出的笑话少了。
实在反应不过来的时候我就拼命的在脸上挤出人畜无害的笑容望着对方的眼睛以对尴尬。
我们一生中自己都数不清遇见多少人,说过多少话?都是第一次当大人,嬉笑过后反思进步就好!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