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应该都对寿镜吾老先生印象深刻吧!
寿镜吾老先生,名字叫做寿怀鉴,晚号菊叟,绍兴城内都昌坊人,清末同治时期中过秀才。后来因为不满于洋人们的嚣张跋扈以及清政府软弱无能,立志不买洋货,不入仕途。他在家中的三味书屋设馆收徒,每年招收学生不超过8人,鲁迅十一岁时恰巧成了他的学生。
老先生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只不过瞪几眼”,他严格但不因着老师的身份俯视学生。
迅哥在三味书屋的日子是快乐的,可以爬上花坛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可以捉了苍蝇喂蚂蚁,还可以等先生读书入神之时偷偷玩耍,用纸糊的盔甲在指甲上做戏,或者用半透明的纸蒙在书上画画……简直不要太自在!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他对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神情那般专注,那种对每一篇文章的投入与激情,令人敬佩。这样的言传身教,启蒙了鲁迅、周作人等人,光凭这点,他已经是位为了不起的老师。
寿镜吾最厉害的地方,是他自编的教材,教室里同学们叽叽喳喳在念书的文段:“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这些句子都是出自不同的经典,老先生把它们选编在了自己的教材里。
寿镜吾除了教书外,主要精力用来研读经史子集、稗官笔记,对于时政他也极为关心,常常与人讨论,对清廷多有不满。他生活极其简朴,家中的一条长衫,还与两个儿子换着穿。他无意于仕途,也不希望儿子考取功名,书屋后建有一亭取名为“自怡”,亭子对面墙上写有“寄傲”两字,示意自己傲然遗世,自得其乐之情。
鲁迅早1892年进入三味书屋学习,共是经历了5个春秋,他的文章某些方面深受寿镜吾老先生的影响。老先生还经常帮助学生,鲁迅父亲病重时,需要“三年以上陈仓米”,还是老先生背到他家里的。鲁迅对老先生也是极为尊敬,后来游学在外,只要有空回到家里,必然是要去看望老先生的,进京工作了,还与老先生保持着书信往来,老先生的夫人去世时,鲁迅还送挽帐致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