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12月23日 晚 18:20——20:40
开场李春艳老师分享自己带着女儿阅读的故事。我们能看到她的女儿通过阅读,通过看妈妈的榜样行为,现在也特别
很出色。真为她们高兴呀。
带领人:郭仁龙教授 (今天郭教授发烧,感冒,咳嗽,仍然在坚持给我们上课,感谢。)
我的状态:先生回老家伺候婆婆,我一带二,孩子太闹人的时候,我就听不到讲的什么了。所以有一小部分是没有听到的。我有点焦虑,焦虑周一送两个孩子上学的艰难场景。
本节带领主题:点亮心灵——言而有信
一、1、总概括,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知识分享之”承诺一致性”和“行为序列”
下:创作与感受分享之我与承诺 2、团辅三原则 3、手势“土豆切”游戏热身 4、再来一次的圣诞节礼物
二、知识分享
1、承诺一致性原则:心理学家莫里亚蒂:当人们承诺一件事后,人们之后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地按照原先承诺来进行。
猜一猜:心理咨询师如何减少有自杀可能 性的学生自杀概率? 安全承诺书(1——6)
(1)运用:自愿性(获益性) 可得性(最近发展区内) 具体性(多步骤方案) 书面承诺(区分公共承诺和公开目标)
感受:这一部分讲的太专业了,我那会因为听不懂,所以就去照顾孩子了。
(2)苏格接底式提问(说服的妙招)
2、行为序列 思考:生活中有没有什么行为本来是想解决问题,但反而却维持了问题?例:热心的销售员、“没事没事”的奶奶
信息传递和影响力才应是第一行为序列,与说话的内容无太多关系。
行为序列的运用:自主学习的孩子,无条件的爱
好的第二行为序列:a提供支持(这种支持是孩子所需要的,不是我们想当然认为的)b序列一致的批评
感受:这一部分,让我感同深受。这不就是在说自己吗?我们嘴里说着没事没事,但是心里是在乎的,所以肢体动作或者情绪、表情都不自觉得流留,孩子是可以感知的。随后的小组活动里,刘静老师说到的两个例子让我很有感触。平时学生没有考好,我们总说没事没事,下次再努力。可是他应该怎么努力,我们并没有告诉孩子们,他们知道下次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吗?他们考的不好,我们真的觉得没事吗?再有,在家里,如果孩子不小心把碗摔了,我可能会赶紧说:没事,没事......然后赶紧收拾一下地面。可是我们是在乎了的,甚至在心里想:都这么大了,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在孩子那里,孩子看到的是,妈妈先关心的是这件事儿,而不是孩子这个人。也许我们应该先说一句:孩子,你没事吧,没有伤到哪里吧?”你看所以这就是行为序列不一致呀。随后也有老师问到,这样的情况如何办呢?有以下几点:首先,做父母,我们都是第一次,我们能有这种觉知的能力,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指责自己。其次,进一步觉察,(为什么生气,焦虑什么,孩子成绩不好会怎么样......)再有,按暂停键(生活存档) 或听听孩子的意见(宝贝,你觉得我们现在要做点什么 呢?)最后,要有寻找榜样的能力。看看身边的优秀的家长如何在做。
3、小组活动(这次,我们小组三人请假,就我和刘静老师两个,感觉也很好。)
(1)我与承诺
我对职业的承诺 :爱自己的职业,能够微笑面对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好工作时间,还能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对自己的承诺:学会爱自己(上次宝宝老师发了一张图片,想要爱自己真是不容易),要有自我关怀的能力。
对子女的承诺: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陪伴。这里我说到这一年多以来,我突然接触到很多好的资源,很多自己未看到的领域,我就特别渴望成长。所以我不停地学习这,学习那,可能少了一些对孩子高效的陪伴。有时候忙到我一回头看自己的衣服,哦,我该换衣服了。所以我想用放假的时候,有效的好好陪着孩子们成长。
刘静老师反馈:其实你突然感到需要学习了,还那么拼的在学习,那不都是在成为更好的自己吗?而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时候,你孩子是可以看得见的。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很好的教育和陪伴呀。还有我们说的陪伴,并不是一直和孩子在一起就好,我们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力量。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需求,这一阶段你的需求可能就是成长。也许孩子们都已在你的陪伴下顺利的成长开来。你不必过度担心。
哇哦,听刘老师这么一说,我心敞亮了。是呀,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需求,孩子们的重要三岁,我已顺利陪着他们度过。孩子不需要我每天在身边陪伴,我也需要成长。所以我才有那么几次外出去学习的机会。原来不知不觉孩子们已经长大了,所以我才放心地去成长。而我的这种成长又为孩子树立了榜样的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现在有时候躺在床上,我会想:哦,原来我这样做让我感觉这么美好,我真是太棒了,我太喜欢现在的自己。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悦纳程度大大提升了。这就是我成长的意义。
小组分享两轮:1,分享三份承诺 2.实现了我的承诺,生活会怎么样?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3 听到别的老师分享,我有什么感受。
我的承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