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应用
1. 兴趣
说来说去,顺序出了问题: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人们总是搞错顺序,并对错误毫不知晓。尽管并不是绝对,但确实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更……良性循环。但,同样,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逝。
但其实能做的多不正代表有兴趣吗?
关键点应该是不要试图找兴趣,兴趣是自然而然显现出的。当然,能显现出,让你觉得它是兴趣,是因为作者总结的做的多做的好。
2. 方法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还是觉得方法很重要,作者的例子在我看来也可以说是证明了不同的人适合各种方法,不过只有用功的人才有办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这点非常赞同。
3. 痛苦
有两种办法很简单却又非常有效。第一种办法是当你面临尴尬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拿出纸笔来,把你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本子里。这样的记录是非常有意义的。
另外一个办法是,在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你的痛苦。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你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要知道,你所面临的所有尴尬,最终肯定有一部分原因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没必要找借口,没必要抱怨别人,没必要觉得这世界就对你一个人不公平,要记得“你并不孤独”—肯定还有别人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遭遇过同样的尴尬和痛苦。
4. 比较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说,“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后一种比较显然比前一种对个体来说意义更大,也能够带来更加踏实的幸福感。
常常问自己一些简单的问题很有帮助:我做完这件事之后所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才可以获得?然后标记出并优先实施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欢乐和幸福的行动方案。
与他人的比较带来焦虑,而与自己的比较却能带来充实的感觉。
5. 运气
高中时看火影,里面有句话说运气也是一种实力,当时理解的很肤浅,现在看来运气确实是实力的一种,因为靠实力才能把握来之不易的运气,也只有实力才能赢得更多的运气。
6. 人脉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我自己现有的人脉特别少,我一直觉得是因为我内向不善交际,但仔细想想大概是因为现在的层级太低。
大学时我一样的不善交际,但却莫名其妙的几乎每个学院都有学生认识我,脸盲重症患者的我经常校园内遇到跟我打招呼的“陌生人”。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提升自身阶层,但找不到上升的道路。在学习中寻找吧,加油。
7. 自卑
我一直是很没自信特别自卑的人。
可能因为我父母对我期望比较高吧,然后我就学习学习不如别人,工作工作不如别人,就连找个对象都找不到。
我一直觉得自己除了投胎投的好,再没什么好的了。
跟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吐露过这些,他很惊讶,他说按这标准得多少人是极差极差的啊。一本大学能刷一半,考过六级再刷一半,考上研究生再刷一半,这就没多少人了啊?国企工作刷一大半,工资再刷一大半,这有多少人都羡慕呢?
每次听到别人的夸奖都会缓解那么一点点自卑,但又在跟优秀的人接触时再次坠入自卑的深渊。或许真的没法完全摆脱吧。
8. 灵感
吸引力法则+收集整理
9. 鼓励
当你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你自己,因为最终你会发现你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你成了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之所以做事裹足不前,浪费时间甚至生命,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必须有别人鼓励才敢于行动的人—可是,你却是另外一种人,你不需要被鼓励。这是一种境界。
我貌似是属于即使被鼓励依旧不敢行动的人。
10. 效率
按照黄金分割定律,如果一天你可以规划的时间有10个小时,并且你确定自己是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你就这样规划吧:大概用6.18个小时去工作学习,而用剩下的大约3.82个小时去享受欢乐—因为你毕竟是正常人。反过来, 如果你确定自己是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你就这样规划吧:大概用6.18个小时去享受欢乐,而用剩下的大约3.82个小时去工作学习—因为你毕竟还要想办法养活自己。
不管怎样,挑出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儿。然后,给自己做个时间表,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至少专注于这件事儿2个小时。
你可以参照所谓的时间分割法。比如,你需要在这件事儿上专注2个小时,即120分钟。那你应该把当天的任务分解成6块,而每一块用20分钟完成。你把20分钟当作你专注的基本时间单位,而每个时间单位过后,休息5分钟,想办法犒劳一下自己—喝杯咖啡或者牛奶,不怕健康有问题那就抽一支烟,或者给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打个电话说点儿肉麻的话……在属于休息时间的5分钟之内的最后一分钟,重新振作,尝试着恢复状态,之后进入下一个基本时间单位—另一个20分钟。 于是,在你规划时间的时候,你应该明白为了能够完全专注120分钟,你最终需要规划出150分钟左右的时间开销。
每天可以规划的时间是5小时,那么学习就是3.09小时,生活娱乐1.91小时。结合下面的专注120分钟,学习需规划最少150分钟,那么我同一时期只能有一项学习计划。
之前计划很多,执行不下去之后现在已经减少到了2个,现在看来还是多了,大概只能留一个吧。
生活娱乐看似挺多,但想想这不到2小时要包括买菜做饭吃饭洗脸刷牙敷面膜,还是不大够啊,应该勉强生活,根本没有娱乐。
关键在于作者默认工作时间是属于可规划时间的,而我这工作时间是完全不可规划时间,能规划的只有下班后的时间。
这个矛盾解决不了啊……
11. 节奏
正确的策略应该是:要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个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地执行该计划。这根本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一个人的独特见解。其实同样的道理已经有很多人给你讲过:“不要等机会来了,才发现自己没有准备好”或者“机会总是眷顾那些准备好了的人”。懂得这样的道理之后,你就会真正审视生活,然后开始醒悟。其后,你再看看你身边忙忙碌碌却又碌碌无为的人,就知道他们其实有多可笑了,因为他们一生在追求实际上根本得不到的东西,最后只有这样的出路:要么对人生失望,要么选择某个宗教而后寄希望于来世。
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怎样的技能,这点好难啊。
12. 物极必反
首先,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其次,尽量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交流的时间。
最后,最好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
满足第10条之后再看这条,我不禁仰天长叹,臣妾做不到啊(。•́︿•̀。)
13. 自我证明
如果你是第一种人,真的出色,并且还“有理想”,通常情况下,你的生活不会太难过,因为无论是谁都挡不住你。
如果你是第四种人,平庸的同时,又没有太多的野心,那生活一定会相对平静。人们认识你久了,就多少会羡慕你,因为你总是“安于天命”,那份平静,不由得让一些人羡慕。
这世界最多的是第二种人,极为平庸却有着伟大的理想。这种人往往要用特别诡异的方法才能出奇制胜。事实上,他们往往相对成功,就好像劣币能淘汰良币那样;而少数倒霉的,失败了,就被人们贬称为“野心家”了。
而如果你是第三种人,那你可就倒霉了。因为,第二种人会误以为你是第一种人,而因此把你当作他们的敌人或者竞争对手。第二种人是不会相信你没有“理想”或者“野心”的。于是,你就不得不被迫证明自己,生活因此平添不知道多少烦恼。
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人,反正肯定不是第一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