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ervice是什么
Service是可执行程序,一直运行在后台,没有用户界面,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主要有两个应用场景:后台运行和跨进程访问,需要注意的是,Service是在主线程里执行操作的,可能会因为执行耗时操作而导致ANR,如果需要处理耗时任务,则在Service中启动另外一条新的子线程来处理耗时任务
二、 Service和线程的区别
- Thread:Thread 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元,可以用 Thread 来执行一些异步的操作
- Service:Service 是android的一种机制,当它运行的时候如果是Local Service,那么对应的 Service 是运行在主进程的 main 线程上的。如果是Remote Service,那么对应的 Service 则是运行在独立进程的 main 线程上。
- 解析:
Thread 的运行是独立的,也就是说当一个 Activity 被 finish 之后,如果没有主动停止 Thread 或者 Thread 里的 run 方法没有执行完毕的话,Thread 也会一直执行。因此这里会出现一个问题:当 Activity 被 finish 之后,不再持有该 Thread 的引用,也就是不能再控制该Thread。另一方面,没有办法在不同的 Activity 中对同一 Thread 进行控制。
例如:如果 一个Thread 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连接服务器校验数据,该Thread需要在后台一直运行。这时候如果创建该Thread的Activity被结束了而该Thread没有停止,那么将没有办法再控制该Thread,除非kill掉该程序的进程。这时候如果创建并启动一个 Service ,在 Service 里面创建、运行并控制该 Thread,这样便解决了该问题(因为任何 Activity 都可以控制同一个Service,而系统也只会创建一个对应 Service 的实例)。因此可以把 Service 想象成一种消息服务,可以在任何有 Context 的地方调用 Context.startService Context.stopService、Context.bindService、Context.unbindService来控制它,也可以在 Service 里注册 BroadcastReceiver,通过发送 broadcast 来达到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 Thread 做不到的。
不少Android初学者都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Service和Thread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应该用Service,什么时候又应该用Thread?答案可能会有点让你吃惊,因为Service和Thread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之所以有不少人会把它们联系起来,主要就是因为Service的后台概念。Thread我们大家都知道,是用于开启一个子线程,在这里去执行一些耗时操作就不会阻塞主线程的运行。而Service我们最初理解的时候,总会觉得它是用来处理一些后台任务的,一些比较耗时的操作也可以放在这里运行,这就会让人产生混淆了
Android的后台就是指,它的运行是完全不依赖UI的。即使Activity被销毁,或者程序被关闭,只要进程还在,Service就可以继续运行。比如说一些应用程序,始终需要与服务器之间始终保持着心跳连接,就可以使用Service来实现。你可能又会问,前面不是刚刚验证过Service是运行在主线程里的么?在这里一直执行着心跳连接,难道就不会阻塞主线程的运行吗?当然会,但是我们可以在Service中再创建一个子线程,然后在这里去处理耗时逻辑就没问题了。额,既然在Service里也要创建一个子线程,那为什么不直接在Activity里创建呢?这是因为Activity很难对Thread进行控制,当Activity被销毁之后,就没有任何其它的办法可以再重新获取到之前创建的子线程的实例。而且在一个Activity中创建的子线程,另一个Activity无法对其进行操作。但是Service就不同了,所有的Activity都可以与Service进行关联,然后可以很方便地操作其中的方法,即使Activity被销毁了,之后只要重新与Service建立关联,就又能够获取到原有的Service中Binder的实例。因此,使用Service来处理后台任务,Activity就可以放心地finish,完全不需要担心无法对后台任务进行控制的情况。
三、Service的生命周期

Activity调用bindService()绑定一个已经有startService()的服务时,Service只是把内部的IBinder传给Activity,并没有把整个生命周期绑定到Activity,因此ActivityunBindService()取消绑定时,只是切断Activity与Service之间的联系。
四、 onStartCommand()和onStart()区别
- 启动service的时候,onCreate方法只有第一次会调用,onStartCommand和onStart每次都被调用
- onstart()方法是在android2.0一下的版本中使用。而在android2.0以上则使用onstartCommand()方法
- onStartComand使用时,返回的是一个(int)整形。
这个整形可以有四个返回值:START_STICKY、START_NOT_STICKY、START_REDELIVER_INTENT、START_STICKY_COMPATIBILITY。
它们的含义分别是:
1、START_STICKY:如果service进程被kill掉,保留service的状态为开始状态,但不保留递送的intent对象。随后系统会尝试重新创建service,由于服务状态为开始状态,所以创建服务后一定会调用onStartCommand(Intent,int,int)方法。如果在此期间没有任何启动命令被传递到service,那么参数Intent将为null。
2、START_NOT_STICKY:“非粘性的”。使用这个返回值时,如果在执行完onStartCommand后,服务被异常kill掉,系统不会自动重启该服务
3、START_REDELIVER_INTENT:重传Intent。使用这个返回值时,如果在执行完onStartCommand后,服务被异常kill掉,系统会自动重启该服务,并将Intent的值传入。
4、START_STICKY_COMPATIBILITY:START_STICKY的兼容版本,但不保证服务被kill后一定能重启。
五、Service使用场景
- Service的优点:使用方便;创建进程方便;可以提供给系统内其他App使用;优先级高,当App退到后台后不宜被杀死。缺点是由于启动Service涉及到多次IPC,运行效率不高,而且受限于系统接口,使用不够灵活。
- 线程池的优点:是运行效率高,配置和使用灵活。缺点是多进程实现不方便, 由于Android实现了一套进程托管机制,我们不能直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而只能通过四大组件的形式创建新的进程
一般普通的异步任务,比如网络请求,数据库或者文件相关操作,我们都会使用线程池的方式来做,因为这样使用的系统开销小,运行效率高,而且随着业务逻辑的复杂度增加,扩展性也更强。
对于一些特殊场景,比如进程保活,使用第三方SDK服务比如地图,IM等,就需要使用Service来实现,因为这些服务一般与App主进程隔离开,需要运行在新进程中以防止App主进程发生异常崩溃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