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地去记下来一些名词与话语,语言便是死的,没有多大的用处。
——老舍
如何写人状物?
记得前几年关于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网上有这么个段子:当你看到夕阳余晖和一群鸟,读过书的人是这样:落霞与孤鹜齐飞,飞鸟共长天一色,而你只能来一句:WC!这么多鸟,好看,真TM的好看。
我觉得与其说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倒不如说是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有的人读过很多书,也不一定会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样的句子。
老舍在《出口成章》一书中指出,在文学修养中,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既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语言的学习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功夫。
老舍先生说,孤立地去记下来一些名词与话语,语言便是死的,没有多大的用处。就像“落霞与孤鹜齐飞”,它并不是万能金句。你若遇到晨起初升的太阳呢?遇到一行白鹭呢?总不能还说“落霞”、“孤鹜”。
另外,对于写作,华丽辞藻的堆砌并不高级,总是想着极尽表现自己的“文字功底”,是很low的。相反,越是简单通俗又易懂,就越有感染力,因为好文笔也讲究“平平淡淡才是真”。
如何把人写得生动传神?把物写得生动精到?如何做到“真”?老舍先生给了我们答案:一、连人带话一齐来;二、连东西带话一齐来。
一、连人带话一齐来
我们记住语言,须注意它的思想感情,注意说话人的性格、阶级、文化程度,和说话时的神情与音调等等。这就是说,必须注意一个人为什么说那句话,和他怎么说那句话的。因为通过一些话,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生活与性格来。
张三与李四的话是大不一样的,即使他们说同一件事情,用同样的字句也各有各的说法。所以,我们还需要知道为什么这个人说这样的话,那个人说那样的话,这个人这么说,那个人那么说,这就需要我们随时留心,仔细观察,并加以揣摩,先由话知人,而后才能用话表现人,使语言性格化。
除以上,还有另外一种“连人带话一齐来”——注入人的感情。书中就此还举了杜甫“月是故乡明”的例子,并指出,这不是月的特质,月不会特意照顾诗人的故乡,分外明亮一些。这是诗人见景生情,因怀念故乡,而把这个特点加给了月亮。
“月是故乡明”是主观的情感。诗人不直接说出思乡之苦,而说故乡的月色更明,更亲切,更可爱。我们若不去揣摩诗人的感情,而专看字面儿,这句话便有些不通了,但我们若深入体会一下诗人的感情,便会觉得这句诗颇有感染力。
二、连东西带话一齐来
杜甫还写过“塞水不成河”,塞外的水不是江南的水,塞外荒沙野水往往流不成冰。这是客观的描述,若没有见过塞水,定然写不出这句诗来。这几字虽然很普通,但因为作者亲见亲历过,一运用便很真实,很真切,所写便也成为了一景,而且非常鲜明。
可见,我们只要仔细观察,抓到不说话的东西的特点特质就可以替他们说话,而光记住一些“柳暗花明”,“桃红柳绿”等泛泛的话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只有用我们自己的话道出东西的特质,才能出语惊人,富有诗意。因此,我们对一草一木,一泉一石,都须下功夫观察,找到了它们的特点特质,就可以用普通的话写出诗来。
其实,说到底,我们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观察——观察人,观察物。
因为我们只有了解了人,才能了解他的话,从而学会以性格化的话去表现人,有时候见景生情还可以把自己的感情加到东西上去;我们只有了解了物,找出特点与本质,才可以一针见血地状物绘景,做到生动精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