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区域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作者: 动机在万州 | 来源:发表于2023-11-13 23:27 被阅读0次

本章节包含四节内容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区域:区域指的是拥有多种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社会资源,并且能够进行生产性或者非生产性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大片空间范围。

2.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个维度来进行理解。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指的是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关系之间的规律。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指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3.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指的是在特定时期内,开发主体对特定开发对象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保障社会 经济 自然 生态四者相互统一的前提之下,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4.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的区别

第一,区域规划是一种对未来的规划,并没有落入实践。

区域开发起步于区域规划,但是不止步于区域规划,具有直接现实性。

第二,区域规划的主体是政府或者国家,区域开发的主体是企业 个人或者政府与国家。原因在于企业和和人往往要追求经济效益,而政府和国家追求社会效益,规划要保障社会的稳定。

5.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开发的区别

第一,开发的对象不同。区域开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从有到优的一个过程。

第二,开发主体不同。区域开发主体数量可以只有一个,也可以有很多个,其中有一个或者多个主体占据过程的主导地位,当其退出开发,那么开发过程就无法继续。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往往有多个,没有一个主体能够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时效性不同。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使命

首先,区域经济学需要帮助中国提高综合国力。

其次,区域经济学需要帮助中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再者,区域经济学需要为一带一路提供理论框架和政策支持。

最后,区域经济学要为国家政府提供治理的依据和体系。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自然地理学派

类型区和系统区之间的差异

类型区最大的特点是区内一致性和区际差异性,气候类型就是类型区的一种应用。

系统区的划分依据是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并不强调区内的一致性,行政区划就是系统区的一种应用。

2.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源自于微观经济学,区位理论指的是一个市场主体如何进行生产布局,才能让自己的成本最低或者利润最大。

区位理论分为古典区位轮和现代区位论。

古典区位轮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和运输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强调了一个孤立的农业国在匀质农业和运费随时间呈正比的变化的限制之下如何农业布局,才能使得效益最大化。

工业区位论的内容包括区位三角形 原料指数运费指数以及外部聚集效应。

运输区位论指出运输成本包括线路运营费用和站场费用,并提出了终点优于中间的区位理论。

现代区位论包括市场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和市场区理论。

市场区位论主要强调了空间相互作用原理。

中心地理论是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依据。

市场区理论讲述了廖什五均衡。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三大基石

三大基石分别是生产要素不完全流动性,生产环节不完全分割,产品和服务不完全流动。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和发展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包括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政策理论。

2.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主要流派包括经济地理学派 区域政策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

经济地理学派的三大基石是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和运输费用。

区域政策学派内容见第十三章区域政策。

区域管理学派的内容包括区域经济管理 区域人口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

3.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区域经济理论体系,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和影响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政策和区域战略规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区域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od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