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秋天,为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县作协邀请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去蔡家崖采风。早晨八点,大家坐上了去蔡家崖的公交车。汽车行驶在宽阔的的四车道柏油路上。车外,路中间的隔离带上,绿意葱茏的树木飞快向后闪去,蔚汾河里秋水如眸,远处高楼林立。我不禁想起了如烟往事……
我在蔡家崖村生活过两段时间。我本是蔡家崖乡人,家住距蔡家崖五里远的一个小村庄。当时,蔡家崖中学是全乡唯一的一所中学校,我的初中生活就在这里度过,我们村的初中生都跑校,一天两个来回。那时候,去学校的路左侧悬崖壁立,窄窄的公路怯怯地傍在悬崖边上,仅一车宽的路面石子铺成,沿蔚汾河北岸蜿蜒前行。汽车从身旁驶过,飞扬的尘土把我们淹没……春夏之交,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渴了,掬一捧路边岩缝里沁出的泉水痛饮;饿了,挽几棵叫做“麻麻”的野菜,在泉水里洗洗,就大口嚼着。夕阳映照蔚汾河水,像片片流动的碎银,岸边浅浅的水洼铺满绿藻,我们几个女生边走边唱歌,一路蛙鸣伴着歌声,走到村口时,已是灯火点点,星辰微茫。
平日的蔚汾河是恬静的,清澈的河水哼着轻歌,绕过村庄、趟过田野,像一位活泼清纯的少女。到了雨季,山洪暴发,河水就成了一头暴怒的狮子,咆哮着,怒吼着,把浑浊的巨浪抛到天上,仿佛要摆脱河槽的束缚,去吞噬村庄和田野。因为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山上原本不多的树木也被毁了,人工修筑的梯田棱坝本来就不结实,被雨水拉下一道道渠沟,泥石流裹挟着树枝、庄稼涌入河槽,最终奔向滚滚黄河。
那时候,我们学校冬天生炉子取暖,老师领我们去树木最多的元宝梁拾柴禾,好多村民也在那里拾柴禾。为了省下一灶碳,满坡胳膊粗的榆树、杨树、沙枣树,都被村民们砍掉,就连灌木丛都被砍光。失去了植被的黄土岭,被雨水刨出条条沟壑,像一道道伤痕。一下大雨,山上的黄泥糊糊奔突而下,“伤痕”被越拉越深,山脚下的上水地也被淤泥淹没,青苗在淤泥里挣扎。每到这时学校都要组织我们去地里扶苗抗灾。当年,每逢春季学校也组织我们去植树,我们自己培植树苗,纸筒里一点点土,里面种起一颗小油松。一部分学生拿着树苗,扛着铁锹、撅头,一部分人提着水桶、水壶,还有的拿着搪瓷茶缸。来到元宝梁,挖下坑,小心翼翼地栽下去,用茶缸给每颗幼苗饮一点点水。但是栽上后再无人管了,元宝梁又高又陡,往上挑水太困难了,所以成活率为零,年年植树不见树,元宝梁仍然是光秃秃的,像赤裸身体的巨人,任凭亚洲雄风如鞭子一样抽打着自己的身躯。
初中毕业后,我去外地读书,离开了蔡家崖。
一九九零年,我又回到这所学校里教书,学校的变化不是很大,在原先的基础上,西边修起了一座二层楼做教室。当时改革开放了,政府号召搞活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村里有人办起了养鸡场,养猪场,开了好几家小卖部,种起了大棚蔬菜。人们已经不愁吃穿了,再没有人为交不起几十块钱的学费书钱发愁了。又过了几年,政府号召大力发展经济,由于蔡家崖交通便利,人们纷纷来此地开煤场,一夜之间,蔚汾河两岸,沿公路地带,所有的水田菜地都变成了存煤场,煤堆一片黑连着另一片黑,偶尔有一小片菜地,菜叶上落了一层黑煤面子,买回家的菜洗下的水,比王羲之的洗砚池还黑。公路上拉煤车首尾相接,昼夜隆隆不息,发出粗野的吼声。路上煤尘飞扬,房屋染着烟灰,树叶蒙着煤尘。我家离公路虽然远,但是每天早晨起来院子里仍然落了一层黑煤面子。兴县红都蔡家崖敢与煤乡车家庄“媲黑”。彻夜不息的电灯,使得这个村子更像一个工厂。蔚汾河水断流,像一条烂肠子一样,断断续续,污浊不堪,夏天发出恶臭。但是有一部分人富裕了,村里新房多起来,不少年轻人买了摩托车,还有个别人买了QQ车。蔡家崖村里的房租逼近城县,随迁务工之女使学校爆满。
后来,我调到城里,离开了蔡家崖。
“蔡家崖到了,下车的乘客,请带好东西下车”。公交报站的声音把我的思绪拉回眼前。朝窗外看看,元宝梁上郁郁葱葱。这几年政府号召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农业示范村,枣树、核桃树、苹果树、梨树、杏树等经济林染绿了村庄。蔚汾河两岸原先的煤场又变成了菜地果园。村后的山坡上满坡都是杏树,新品种,树小果实大。春来花如雪,夏日杏子黄。村里居民的院子里,原先只栽榆树杨树,现在栽的冬青、白海棠等优质树种。树冠修剪成整齐的圆形,有城市园林的感觉。
依托晋绥边区红色旅游资源,蔡家崖打造成了旅游新村。家家户户的窑洞墙面都用白灰勾缝,整理的崭新。街道全部硬化,且有专人打扫,干干净净,人口密集的地方建有环保公厕。“毛主席路居”恢复了当时的旧貌。新建的晋绥革命纪念馆气魄宏伟。那一条主街道用水磨方砖铺成,两边的墙壁灰砖黛瓦,古朴与现代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又建起了一座全国一流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120师学校,原先的中学改造成了村委会,里边设有村民文艺活动室,有电子琴,架子鼓,二胡等乐器,卡拉OK设备。有阅览室,书架上分门别类摆放着各类图书。设有事务堂,里边宽宽展展,桌椅板凳齐全,村民们遇上红白事务,都可以在这里办。在这所学校里,我从学生成长为老师,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站在楼上,我依稀能见旧日模样。参观这里,我不由的感慨万分。
村口建起了一座生态园,里边有各种花卉树木,假山玲珑,曲桥萦回,清溪环绕,嘉木秀丽,俨然江南气象。紧挨着生态园,有一栋四层高的新楼,是蔡家崖电商中心,宽敞的大厅里,堆放了很多本地土特产:小米、绿豆、黑豆、红枣、花生、红小豆等。也有红枣去核切片,再烘干的深加工产品。几个工人正在把这些东西分开过秤再真空包装,包装袋上印有“晋绥”标签。有个工人正是我昔日的邻居,她热情的和我拉起了话。我问她这些东西卖的快不快,她说还行,人们认可“晋绥”这个商标,“蔡家崖”这个地名……电商中心经理刘志成介绍,这里的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现在的销量不够大,但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相信“晋绥”这个品牌,一定会推向全国。
从电商馆出来,回望蔡家崖,连绵起伏的山峦一片鲜绿深青。蔚汾河层层堤坝蓄住一汪碧水,倒影着蓝天白云。宏伟的蔚汾河大桥,巍峨的纪念馆,宽阔的广场上,高大伟岸的贺龙塑像,恢弘的晋绥儿女抗日群雕,既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又有现代化的发展意识。

蔡家崖的发展史,其实是中国农村变迁的缩影。从贫穷落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发展副业,增加村民收入,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的发展经济追求富裕,终于走到今天的在追求富裕的同时,建设美好环境,创建精神文明,追求生活品位的可持续发展层面。而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引领着农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就像这蔚汾河,虽然曲曲折折,但是从不曾停下不屈不挠前行的脚步。
蔡家崖,我血脉相连的家乡,你变了!你变的更加伟岸,变成一个新的壮观与奇迹!如果这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让全世界日益叫绝的我美丽的中国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