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说,尽管贸易最能自然而然地激发人们的诚信,但贸易却从未激发起中国人的诚信。购货人需要自备衡器,每个商人都有三种秤,重秤用于买进,轻秤用于卖出,精准的秤用于对付有所戒备的人。
孟德斯鸠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现象。他解释道:
中国立法者有两个目标,一是要求老百姓服从和安定;二是要求老百姓勤奋和吃苦耐劳。
或者出于必然,或者出于气候的缘故,中国人个个利欲熏心,令人难以想象,而法律并未设法加以制止。一切借助暴力获利的行为都被禁止,一切凭借伎俩或狡诈获利的行为却都不在被禁之列。……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关注什么对自己有利。
孟德斯鸠并没有亲身调查中国,只是通过传教士的著述了解中国,大部分来自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杜赫德神甫一生从未踏上中国土地,他根据来自27位耶稣会传教士的相关文献,整理撰写了深具影响力的《中华帝国全志》)。基于历史上传教士在中国所受到的种种“礼遇”,以及语言上的障碍,不排除存在偏见的可能。
然而,孟德斯鸠所作的评论对于当时的情况而言,是比较中肯的。阅读外国人视角所写的中国历史著作,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其偏见之深令人拍案而起,其公允之切也令人拍案而起。
遍观古今,服从、稳定、逐利,这确实是中国人最好的写照了。
对中国这样一个家长专制的社会而言,首要的不是自我,而是服从;对中国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贫穷社会而言,首要的不是利他,而是利己;对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社会而言,首要的不是发展,而是稳定。
国家,这个词在我们的新华字典解释,如下:
- ①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暴力组织,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 ②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看着上面的解释,我感觉是一种循环解释,越看越看不明白。但是分开来看:
- 国: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
- 家: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