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俩宝贝:
在罗胖的跨年演讲节目里提到了“范家小学”,我对这个小学一无所知,也没有放在心上。前几天柏园叔叔分享了何帆报告关于“范家小学”的问答专题,才让我有了了解她的想法。当然我不是专程拜访,实地考察,我只是在百度上查询了学校情况。我把我对她的认识总结出来放在这里:小班教学;一个老师任多门课程;不局限于教室学习;不给孩子考试名次压力;不评选三好学生;不把未来精英作为孩子唯一目标。
前几天,移民澳大利亚的M阿姨回到成都了,我们照例要见一面,吃顿饭,拉拉家常的。这次见面还送给你们俩一大盒巧克力饼干,你们都觉得很好吃吧?
M阿姨18年4月份正式进入澳大利亚,3年后她将会取得永久居住权。她老大10岁,老二2岁和她一起在国外。她也是刚到墨尔本,一切都在熟悉中,每次聊天她都会把她所知道的告诉我。
老大需要上半年的语言学校,才能去到小学里学习。学校里不准备午餐,只能自己从家里带饭去吃并且是保温桶,因为没有微波炉。M阿姨以前在国内是不会做饭的,现在去了那边在教堂里学会了种菜,擀面皮做饺子等,她老公都夸奖她变能干了很多。也是另一种收获。
老大上学每天空书包去空书包回,没有一丁点儿作业,这让她很焦虑,这怎么才好,每天都是敞开耍,学习会好吗?她就给老大报了一些兴趣班,总得硞一下他,不然心里不踏实。哈哈,在国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吗?
这次回去老大就可以正式入读当地小学了,他们是学区房,哥哥可以步行去学校,不用妈妈开车接送了。我们在国内对于数学成绩不好的人就会开玩笑的说:“你的数学这么烂,难道是体育老师教的?”
在墨尔本确实就是如此,老师不仅仅要教体育还要教数学,还有其他课程。一个班25个学生,全年级七个班,这些学生有可能每个人都能是你的同学。每期开学的时候都要重新打乱,而不是国内这样,班上的同学1-6年级都是那几十个。除了课堂教学,老师们还经常带他们外出到市场到村落到野外学习。
他们小学,初中学习压力都是不重的,高中,大学相对紧张些。特别是大学和国内的很不一样,在国内考上大学是家长和孩子的终极目标,考上了就放松了。在国外大学是刚刚开始,紧张的氛围会伴随整个学期。
M阿姨就觉得这样挺好的,我不知道是否好,因为我了解不多,没有话语权。
当然M阿姨到墨尔本的时间不久,也没有提供更多更有趣的学习体会。
你们看哈,前面提到的“范家小学”和墨尔本是否很相似呢?是否他们都是好的范本,学习的榜样呢?我不知道。
很多人都在吐槽说:中国的教育不好,要减负。那到底好不好呢?应该怎么改革呢?只有多看多了解才能找到未来的方向,才有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我们还不能改变现状的时候就接受吧!愿你们成为改革的发起者,践行者。了解世界改变中国。
爱你们的妈妈
2019.1.20
出差合江的宾馆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