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作业1】[主题]:时间管理·时间意识[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明天的你一定感谢今天的自己:时间掌控术》P.5【R:阅读原文】要消除时间的浪费,必须有“有意识”地使用时间的心态。更具体地来说就是时常意识到“现在是用于干什么的时间”。即使行动上与当下没有差异,只在想法上有所转变也是好的。比如说,顶尖领导者将与家人一起休假作为“为工作恢复精力”,“通过分享快乐的时光,培养家人支持自己力量”的时间。参加聚会,是为了“与长久交往的商业伙伴,构筑信赖关系”所必要的时间。回家之后,一个人小酌几杯的放松时间,是为了“产生灵感与自己对话”的时间。就连睡觉的时间,也把它看做是“将获取的信息植入大脑所必要的时间”,“为了一早就能高效地进行工作所必要的休息时间”。在普通人看来只是“休假”、“酒会”、“睡眠时间”这些一眼看上去没有意义的时间,他们也有意识地去赋予其意义。虽然有点事后找补的感觉,但是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行动的,从结果来看就没有时间的浪费了。时常意识到“现在是用来干什么的时间”,形成这种习惯之后,休息、饮酒、享受等各种普通行为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作业】【Step1:撰写草稿】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如下任务:1. 【做】请在原文中划出本段的重点句和重点词,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2. 【想】(提炼What、How)请使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给出了一个怎样的方法,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具体的步骤是怎样的。3. 【想】(提炼Why、Where)根据上述内容,思考作者认为这一方法可以解决问题的理由及该方法的使用条件和可能的场景。4. 【做】请将上述两步的思考结果整理成本片段的I。5. 【做】根据你写的I撰写本片段的A1和A2。【Step2:自测修改】请参考以下注意事项,检查并修改自己写完的I,将修改后的版本保存成作业提交。□ I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没有大段的摘抄,逻辑清晰,文字精当。□ I是否包含了明确方法的具体步骤。□ I是否包含了R里全部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意思,是否对原文相关的知识解读准确。□ A1的故事总结和A2的具体计划,是否属于片段要解决的问题。□ A1的故事总结、A2的具体计划,是否与I里提炼的方法步骤一致。【注:Step1与Step2只是思路过程,不是格式要求,在草稿中进行即可。最终提交加工后完整的 I、A1、A2。】请根据上面的【R】写出你的:;;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但丁说:“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何为浪费时间?
是不是你也有过这样的场景,工作五天终于熬到了周末,从早到晚刷着朋友圈、微博、看着剧,一整天下来什么事也没做,但是感觉空虚还比工作日更乏?
(what)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花费精力和时间,度娘告诉我们这叫——浪费时间。如果将这些“浪费时间”的普通行为,有意识地赋予一定意义,是聪明人的做法。
即使是周末刷着朋友圈,可是我在观察大家周末哪里好玩的,记录下来,下次我也去。同样的刷微博,我看明星穿搭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看热搜,自己学穿搭提升气质;刷剧,不是看过就过了,我就想周一去上班时跟同事有共同话题。
(why)看看,这些将普通的行为有意识地赋予其意义,是不是这样的一天下来,目标感更强,也感觉充实很多。
(how)总结以上,如何才能消除时间的浪费,把普通的行为变得更有意义呢,有三个要点:
1.先列出明日的计划。例如明日8点有个安全检查,12点午饭,13点午休,18点下班回家陪小孩玩。
2.在计划旁写下这件事对你重要的意义。
3.想着意义去行动。
(where)适用于,对于你来说,以前觉得乏味的或者觉得在浪费时间的行为,为其赋予正面积极的意义。不适用于,不受自己意愿控制的行为。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回想今天自己一整天都做了什么——昨晚夜班,今早补了一会儿觉到10点钟,醒来看综艺节目到12点,洗了个澡,吃午饭,看了一会书到2点多,睡了一个小时午觉3点半起床上班。
再平常不过的一天,没什么新意,回想这一整天,感觉脑袋空空的,没活力地又过了一天。
反思:为什么这么平常的一天,给人感觉是这么无聊呢。
(1)看综艺节目,只是因为当下可以做些什么,就随性地点开了app。是我没有列下计划而造成的浪费时间。
(2)其实也有做得好的,就是看书和睡觉。看书是因为咪蒙的书好看,能从书中得到共鸣。睡觉是因为夜班不得休息,给自己补充精力,为下午上班能高效工作补充睡眠。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运用拆页的方法,明天一整天,有意识地为每个行为赋予意义,做到有目的行动,不浪费时间。
行动:
1.先列出明日的计划。
□7:30上班□13:00开会□18:00陪小孩
2.在计划旁写下这件事对你重要的意义。
上班是为了有收入,有收入后可以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到这里感觉更有动力工作了。
开会是为了解公司近期重点工作,为自己更好地工作储备知识。
陪小孩,是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跟小孩一同成长。
3.想着意义去行动。
你会发现带着意义去行动,原本不恰当的行为也能往正面的方向发展。例如陪小孩的时候她可能哭闹就是要买玩具,如果没有带着意义去陪小孩,可能我会不理解孩子一定要买玩具的行为,就对孩子发脾气。
如果我带着意义就不同,通过买玩具这件事,我会想我该怎么做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要怎么与孩子沟通告诉她我们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不需要再买了,而不让她太伤心难过。
带着意义去行动就避免了对孩子发脾气,同时还能通过买玩具这件事学会与孩子更好的相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1427/e4a029b212bb6df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