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刷新闻时,突然看到中国新闻网推的一篇专题报道—《孤勇者》为啥成儿歌了?回忆突然就被拨转到一月份的一个晚上,当时是年前,可不就放假了吗。
差不多是晚上8点多左右吧,吃完饭准备上楼睡觉。突然就听到了对门邻居的小孩在唱《孤勇者》,而且是那种充满激情的大嗓门,其实也就是刚上四年级的小孩。
只听见他妈妈呵到,是不是不想睡啦?我数三下,一、二、三…妈,在等一下,就一下,马上听完了。只听见一声嗷、嗷在沉寂的黑暗中回响、盘旋。
当时还没太在意,其实自己也听这首歌,反倒没他们那么激动、振奋。今天看到这篇新闻推送后,确实有被惊讶到,现在的小孩怎么了,都这么成熟的吗?每当《孤勇者》这首歌响起的时候,全班的同学必定一起合唱。不同省份,不同地方,同样的是对这首歌迷一般的热爱。
想想自己小时候,好像也没啥听歌的机会。到初中才开始听广播站里的歌、MP3里的歌。我当时听的歌单大致回忆了一些,现列出部分:
本兮《奇怪,我不懂爱》《未成年》
徐良《玫瑰花的葬礼》《客官不可以》《坏女孩》
许嵩《素颜》《半城烟沙》
胡夏《那些年》
汪苏泷《有点甜》
林俊杰《小酒窝》
暂时就记得这些了,一看这些歌名,真的都是情啊、爱啊,还带些许叛逆。这些可是我的青春啊,非主流是主旋律。这么一比,真的是汗颜啊!不禁疑惑,现在的小学生都经历了什么,都这么励志、热血的吗?
电子产品普及后的可触达性
我们小学的时候可没有手机玩,好不容易拿到爸妈的手机后,也只能玩玩贪吃蛇、俄罗斯方块…小游戏,更别说听音乐、看电影了。
而当时我们能触及到的电子产品也就是电视,全家共一个,稍待一点情情爱爱的东西肯定是看不成的,那些非主流的歌曲刚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
现在的小朋友就不一样了,不只是电脑,手机/平板几乎是人手一个。他们想听啥歌,看啥电影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接触的多了,自然可选择的东西也多了。
亲历疫情这几年所带来的思考
虽然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不会有那么多复杂的关系,也很难有深度的思考。可这两年多的疫情多多少少也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予以触动吧!而且还有好多抗疫的白衣天使就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或者是身边的人。
当置身其间,总会有些许触动。虽然他们也不能够很好的把这种体会表达出来,可这种感觉已经在内心深处扎了根。而听到《孤勇者》这首歌时,它的歌词在某种程度上也让这些孩子找到了一个情感的宣泄口。
歌词部分截图作文素材的绝好来源
这首歌主要传达的是平凡但热爱生活的人一样是自己的英雄。充满了热血、勇气以及抚慰和治愈。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主题,这首歌都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抗疫的白衣天使、环卫工人、外卖小哥…
整首歌的节奏感很强,朗朗上口
我也反复听了好多次,这首歌的节奏感很强,尤其是高潮部分,朗朗上口,热血,仿佛全身的细胞都被带动起来了,跳动起来了。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而言,确实听适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