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说很多大学生为了找到体制内的工作都已经开始主动申请延期毕业了。这对于五年前大学毕业的我是不可思议的。在我们那时候,只有极少一部分人会延期毕业。而且延期毕业的学生几乎都是因为学分未修满、挂科等原因被动延期。延期毕业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找到的工作签不了,延期之后找工作会受影响等。总之,很少人会认为延期是个好的选择。
但是,在疫情影响下,体制外很多企业要不加班严重,要么正在裁员。很多毕业生心里最好的工作就是体制内有编制的工作。在体制内工作中,公务员最稳,事业单位挺香,国企还凑合。网上甚至流行一句话,宇宙的尽头是县城公务员。
然而,要找到体制内的工作是非常难的,很多岗位报录比非常低,许多人挤破头都进不去。很多岗位又都只招应届生,所以这就导致了学生延期毕业,一轮考不上再考下一轮的情况。大学生毕业生已是如此,身边有些一心想进体制的硕士、博士也有主动延期毕业的。
主动延期好不好,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应该怎么做,谁都说不好?偶尔闲聊,有朋友也笑谈,早知道本科毕业就工作了,现在大环境这么内卷,以前本科能找到的工作现在都要硕士了。可是那会儿,谁又知道什么是机会?什么是弯路呢?大家只不过都是在被时代裹挟着走,能做时代的弄潮儿的人毕竟是少数。再说,时代在变化,现在喜欢的选择不一定最后还喜欢,现在后悔的选择说不定以后会庆幸。
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们此刻身处的大环境。很多人说我们这一代人从小生活条件优渥,被告诉只要努力学习就能通往成功之路,对未来的期望值很高。但是我们毕业之后面临着什么呢?新冠疫情下的互联网、房地产等诸多行业红利逐渐消失;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少,许多人被迫挤进考研和考公的大军。也许这些困难并不算很难,但是痛苦和压力不是看现实有多残酷,而是看想象和现实的差距有多大。
有些人把现在中国年轻人思想和日本相比,担心当年轻人对未来前景不抱太大希望后,会不会跟日本年轻人一样选择佛系、躺平和颓废。日本经历过经济迅速发展,房地产泡沫,经济发展瓶颈,老龄化严重等各个阶段。这些都跟现在的中国有一些相似。但能不能避免陷入这样的困境,就得看国家在政策和宣传方面的宏观调控了。
作为个体,我们能意识到的这是个竞争的环境,且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现在年轻人挂在口头上的词就是内卷。但是,我们怎么对这个竞争的环境做出反应呢?现在大多数人的想法是通过竞争进体制,然后一辈子不再激烈竞争。也有一些思想,我不结婚或者不生小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然而,这些对抗竞争的想法不一定能达到想要的结果。想想未来老龄化严重,年轻人越来越少。国家经济要继续上行,年轻人怎么能不奋斗。随着人口红利消失,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需要工作到70岁才退休。更高质量的长时间奋斗和创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未来很少人能全身而退,逃离竞争。所以,与其消极对抗,不如尽早认清环境,做好预案,减少期望和现实的的差距。
以前的人们说要在循环往复的生活中寻找幸福,以后的人们要在日新月异的竞争中寻找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