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网发布一则信息,《2019年中国睡眠指数》显示,3/4的“90后”是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1/3是在凌晨以后入睡,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早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六成以上,除了工作压力外,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为影响“90后”的睡眠质量的最大帮凶。
于此同时,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大学生缺觉一晚,致孤独感出现几率提高19%,情绪低落几率提高21%,无助感和愤怒感几率提高24%,焦虑感出现几率提高25%,想自我伤害几率提高25%,自杀念头几率提高28%,筋疲力尽几率提高29%。
我一直非常疑惑,熬夜会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为什么还是会有将近六成以上的人,选择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我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人们之所以选择玩电子产品不睡觉,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延迟满足”的意识,这种熬夜的恶习会立即满足自我愿望。
本书作者武志红,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在2009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以帮助成千上万人摆脱心理困扰,收获幸福。
《广州日报》、《心理月刊》专栏作者,网络视频节目《跟武志红学心理学》主讲人,著有《为何家人会伤人》、《心灵的七种兵器》、《七个心理预言》、《解读绝望》等。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坏习惯和黑暗面。如果这些黑暗面压抑在心中太久,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还会严重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如何才能接受自己的黑暗面,拥有健康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呢?我在武志红老师的书中看到了三个着实有效的方法:学会接受坏习惯与自己和解、学会和朋友保持距离、学会接受父母并改变自己。
01 学会接受坏习惯与自己和解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的袁荣亲咨询师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说:
“无论你现在怎么痛恨坏习惯,它一定曾让你受益。”
许多年轻人都有一个坏习惯——拖延症,什么事情都要等到最后一刻才会拼命做,比如我自己,周一要交教学档案,无论星期六、星期天白天时间多么宽裕,我都要等到星期天晚上睡觉前写,最后写不完就熬夜。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拖延的习惯呢?就是因为这种拖延工作,娱乐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得到了很多好处,处于一种“即刻满足”的状态。
任何一种习惯的产生都会经历:行为发生—得到奖励—强化,这样一个循环。比如我有挑剔食物的恶习,只喜欢吃自己想吃的菜,不喜欢吃的菜,哪怕再有营养,我都不会吃。
刚开始家人会强迫我吃健康的蔬菜,但是每次我用发脾气、拒绝吃饭等方式反抗的时候,他们就会立即妥协,我发现只要我发脾气就可以避免吃不喜欢的事物,我的行为就得到了奖励,长此以往,我的坏习惯就被强化了。
武志红老师说:坏习惯是一个人的人格的一部分。简而言之,坏习惯也是我们自身地一部分。
如果想要从根源解决问题,就必须从自己的内心接受坏习惯,并且理解坏习惯产生的原因,这样它才能得到改造。
就我自己而言,我的坏习惯产生的原因是我没有“延迟满足”的意识,迷恋“即刻满足”的愉悦感。那么我在改造自我坏习惯的时候,就要培养“延迟满足”意识。
现在,我一直告诉自己,多吃蔬菜身体才会健康,所以慢慢的为了以后身体健康我开始吃蔬菜,觉得蔬菜页没有那么难吃了。
02学会和朋友保持距离
人自从一生下来,就处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与自己、与朋友、与父母,这些都是我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关系。有关系就会有烦恼,很多烦恼都是因关系而起。
前段时间,我和相处三年的闺蜜,疏远了。
这件事,让我一直很内疚,我觉得我可能伤害到了她的感情,现在读完《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我觉得这件事,我并没有做错。
朋友子禾,是我在非洲认识的姑娘,我们一见如故,关系迅速升温,身边的朋友总是开玩笑说,不如你们在一起吧。
子禾每天会给我发微信,聊天基本上都超过两三个小时,逢年过节,红包、礼物、鲜花,小惊喜不断,出门吃饭,从来不让我买单,为了给我过生日,从过内买了各种气球,为我准备各种浪漫惊喜。
时间久了,我开始抵触如此亲密的关系,有时候她约我吃饭,我在家看书,就会直接说吃过了不去了,我以为我们是好朋友,拒绝的话就该直接说出来,但是拒绝了两三次以后,她对我说:“现在,喊你吃饭都喊不出门了,心有点凉。”
她也会无意之间,跟朋友说,把全部心思,花费在我身上却得不到回应,很累。有时会对我说:“在一段关系里,被爱的人没有资格说累,付出的人才是最累的。”
武志红老师说:“只付出不接受的人,会有一种清白感,会觉得自己在这种关系中问心无愧。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这种感觉人,会觉得自己在这种关系中永远在正确。”
在我和子禾的关系中,她是那个付出的人,她觉得自己付出得不到回报,全都是我的问题,而我是那个接收者,在不断接受的过程中,感到内疚和问心有愧,这样的亲密关系最终使我选择逃离。
我一直觉得,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都必须保持一点距离,太亲密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伤害。距离产生的不止是美,还有尊重和包容。
03 学会接受父母并改变自己
有一对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父母不仅是我们物质生命的给予者和保护者,也是我们心灵生命最重要的影响者之一。
原生家庭里父母的关系,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是孩子的一生。
可可•香奈儿,从小跟着母亲颠沛流离,寻找那个不回家的父亲,她亲眼看着母亲去世,也没见到父亲,加上父亲将她送进孤儿院,这一切都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不相信男人的心。
她的一生都在不断寻找爱情,却还是走不出自己,最后选择单身,一生未嫁。
武志红老师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最终会在孩子6岁前被内化为一个‘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
父母在我小时候,经常吵架、打架,家里的窗户玻璃总是被打碎,然后用硬纸板代替,陶瓷碗碟,慢慢的换成了不锈钢的。
初中的时候,不堪忍受父母吵闹,我一气之下搬去学校住宿,在我住校前一天,我把父母叫到一起,劝他们离婚,我还记得当时父母惊愕的表情。
虽然从那时起,他们不再打架了,但是在我的脑子里,早已形成一个观念——男人和女人结婚,就是为了在一起互相折磨。
读完这本书,回想这几年,我一直不愿意结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父母的婚姻在我心里留下的影响,让我害怕婚姻。
父母的婚姻事实已经是过去,我的婚姻还没开始,我也不可能复制他们的婚姻,所以,我必须接受过去的事实,不与过去的事实纠缠,接受父母婚姻失败的事实,然后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创造属于自己幸福的婚姻。
我一直欠自己一个仪式感,一个去告别过去的观念,与“内在的父母告别”的仪式。
关系,是一个生命的核心因素。但是所有的关系都有界限,那么是最亲密的朋友,也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也许,我们都曾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受过伤害,慢慢封锁自己的心,变得拒绝关系,害怕生活。
我们忘记了,心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与尝试中锤炼自己,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是一次次的自由意志的选择,心就会被滋养,就会生动而鲜明,就会有“重量”。
其实,我们都是带着心理问题在生活。不同的是,有些人陷在心理问题中日益消沉,有些人却能做到带着心理问题积极去生活。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吧,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家庭,用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