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高中的时候,学校里请了一个高考状元来给我们分享学习经验,我还记得当时学霸是这么跟我们说的。
“首先你得有个目标,我当时的目标是考700分。”(总分750)
“其次你不要听老师讲课,因为老师很多时候都在误导你。”
“然后你要有个计划,我当时计划一周利用课上课下时间把53给刷完,最后每次物理都是100以上······”
当时的自己出于对学霸的盲目崇拜,我在本子上记录了如下技巧:
“我以后不再听老师讲课,要把上课时间用来做53。”
“我下次要考700分。”(嗯,当时模拟考我大概也就600左右)
那个时候想着模仿了学霸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像学霸一般的分数。结果那次的模拟考考出了史上的最低分。
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我考研期间,看别人如何“三个月逆袭清华北大,考研数学如何拿下140+”。
也曾沉迷于这样的幻想中,想着自己也会像故事的主人公一样。本科阶段浑浑噩噩,在考前三个月突然醒悟,每天13个小时高效学习,三点一线最终收获录取通知书。
人那,怎么会有这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914/dddc0a3c349191e6.png)
01
成功的人用鸡汤诱惑你,却不给你勺子。告诉了画马的前四步,最复杂的第五步却不告诉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914/479b407dd8425494.jpg)
而大部分沉迷于成功学的人,包括曾经的自己,以为做到了前面四步就可以像他们一样优秀。
其实每个真正能走到第五步的人所需要经历的都是不同,思维方式、见识、格局都限制了每个人的发展道路是不同的,不加思考的套用只会让自己摔的更惨。
成功其实是不可复制的。
02
自然界有个造物主,它造东西跟人类思路其实很不一样,它手里的作品是“生长”出来的,规律就是正太分布。比如女性身高: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914/9093351485b4e6e3.jpg)
每个人都相信它(正太分布):实验工作者认为它是一个数学定理,数学研究者认为他是一个经验公式。
---- 加布里诶尔 •李普曼
李笑来曾经提到过:人类社会的资源是不均等分配的,大量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这势必造成,掌握资源越多的人他们做事情就相对来说越容易成功,形成一种复利效应:资源多的人不断成功从而掌握更多资源。
高中时期,周围有很多同学来自于农村,与我们县城里的孩子不同,他们周一到周五跟我们一样正常学习,双休日还要回家做农活,没有过多的休息时间还要承受经济压力,在同一个班级中农村孩子要付出的更多。
那些我们眼中的那些成功人士,大部分是出生本身就掌握相对不错的资源,受到良好的教育,取得成功的概率相对大些。
当然,也不乏那些后天逆袭的人,但真的只是少数而已。
掌握多数资源和后天逆袭的都只是正太分布的两端,平凡是多数。
如果你不愿接受自己的际遇,注定要付出更多成本。
03
我之前也嫌弃自己胖过,搜索了一堆“三日断食法,20天暴瘦10斤”等方法。试过节食法,往往是强忍了三天之后开始暴饮暴食,反而更肥了。
后来我尝试分析那些减肥失败的例子,发现大部分就是急于求成的心态太严重,妄想很快减下来,尝试反人类极限的方法。
在佛洛依德理论中,存在着“超我”和“本我”的概念,不能很好的调节、平衡这两者的关系,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这个例子中,“本我”就是减肥过程中想吃东西的欲望,属于人的基本诉求,“超我”则是变得更瘦更美的理想。如果过于压制本我,人就容易做出疯狂的行为比如暴食。
比如说你想每天6点钟起床,结果每天还是睡到9点钟,每次起床的时候又怨恨自己不能早起。不如从顺从自己本我,第一天八点半起,第二天八点钟起,一点点推进……
模仿要从失败来。
04
东子、南子、席子是平常一起打游戏的舍友,上个月东子成功追到校花。
南子和席子去向东子请教撩妹经验,东子跟他们说,
“首先你要注意锻炼,保持良好身材”
“多参与校园课余活动,多主动接近生”
“尽量在女生面前多表现········”
南子和席子依然没有成功。
这个例子其实是在说,就算你摸索了一些做事的章法,并且坚持做了之后,还是有极大可能不成功。
因为爱情以及事业,这些东西本身就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就算我们做好的自身的部分,依然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在制约我们。
失败是常态,学会自我分析。
05
小结一下:
1. 别人的成功故事随便听一听,不要太当真
2.多去看一看那些做失败的例子,从中吸取教训,尽量让自己少走弯路
3.抱着试错的心态去做,不要被一两次困难吓坏
4.反思每一次错误,坚持下去,做成功的可能性会变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1914/6e4d2e9472fd7a24.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