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日,我看完了英国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的代表作《2001:太空漫游》。这是继《与罗摩相会》之后,我看过的第二部他的作品。这部小说给我的感觉不再是充满天体物理知识,而是展现了很多航空航天技术,以及对漫游太空的想象。另外,这个故事还有一点悬疑色彩。

在《2001:太空漫游》的“千禧年序”部分中,克拉克就明确表示,到最后阶段这本小说和同名电影的剧本是同时在写作,甚至有时是他看过电影毛片之后再重写小说的某些段落。因此,我在看这本书的同时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边看电影边读这个故事,看一段书再看一段电影。把电影和小说的内容进行对比,我不得不承认,还是原著小说中对细节的描写更生动、更具想象力。
《2001:太空漫游》主要讲述的是2001年,“发现号”宇宙飞船载着舰长戴维·鲍曼与他的工作伙伴弗兰克·普尔,以及另外三位睡在人工冬眠装置里的宇航员,和一台哈尔9000系列计算机开始了太空漫游之旅。他们原本计划去木星。不料在宇宙飞行过程中,哈尔突然出现异常,导致普尔在宇宙飞船外作业时意外丧生。按照规定,鲍曼应该从冬眠宇航员中唤醒一人替代普尔。但更可怕的事发生了,哈尔把那三位一直沉睡在人工冬眠装置里的宇航员也都害死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哈尔接连害死四位宇航员?难道真的如同一些科学家担心的那样,人工智能背叛了人类,开始对人类的杀戮?鲍曼最终能否逃过此劫?这也正是我在此书中感受到的悬疑之处。不过,《2001:太空漫游》毕竟是一部科幻小说,而不是悬疑小说,所以很快书中就给出了答案。鲍曼不仅没死,还从哈尔处夺回了“发现号”的控制权。最终,鲍曼到达了土星的第八个卫星伊阿珀托斯,感受到了超乎想象的先进文明,并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人生。

《2001:太空漫游》中对于“发现号”宇宙飞船中的一些细节描述,让我感觉克拉克对当时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情况比较了解。当然,也有可能是后来一些诸如卫星通讯系统、睡眠仓的设计,参照了他在科幻小说中的描述。反正如今再读这部20世纪60年代他创作的小说,会发现其中一些在当时还只是科学幻想的事物,如今已经成为现实。这种预言般的科学幻想,也正是此类小说的魅力所在。
此外,我对于《2001:太空漫游》一书中描写的“猎户三号”宇宙飞船里的日常生活状态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比如其中的厕所。在失重状态下,所有东西都会飘浮在空中,这对宇航员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挑战。克拉克设计的这个厕所,等于是以像旋转木马一样转动的方式模拟了重力状态。据我所知,现如今宇航员在执行太空任务时上厕所的问题,好象小便可以靠纸尿裤,大便就要依靠采用高科技设计的专用厕所将排泄物吸住。我感觉,这种强吸力的厕所设计,比模拟重力应该实现起来更简单,成本恐怕也会更低,使用也应该更方便,且不会带来头晕目眩等不适感受。但不得不承认,克拉克对于宇航员在太空中吃喝拉撒的生活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到。
总之,看过《2001:太空漫游》之后,我很佩服克拉克对于20世纪60年代科技在卫星通讯、计算机辅助控制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情况的了解,以及他基于当时科技情况展开的合理想象。也正是如他这样充分掌握现有技术,才可以成功预言科技的未来。据我了解,除了《2001:太空漫游》外,他还撰写了《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和《3001太空漫游》等一系列太空漫游故事,希望有机会我可以陆续看一看他的后续作品。我想如果是那个年代看到这部小说,一定会感到更加震撼。因此,我也很想看看其他科幻作者新近创作的、基于目前已有科技对未来的想象与预言。(作者:李淑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