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件输入和输出结合的事情。保证输入,才能有输出。输出的过程又促使写作者寻求新的输入。是种好玩又充满乐趣的循环。
写了二十几万字之后,我发现了这几点:
1.在自己最有写作冲动的时候动笔
不知道别人怎样,我发现自己有一个时间段,可能是几分钟,可能是几个小时,可能是几天,我特别想写东西。不握笔,不敲键盘,心里总觉得少了什么似的。**
这样的时候里,我会选择一个安静的只有自己一个人的空间,免受他人的打扰,让自己沉浸下去。
这常常会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数量和质量。
说到底,不过是选对了写作的时间。有时候硬着头皮写下来的东西,索然无味,自己都看不下去。
因此,无论参加征文活动还是投稿也好,我会选择自己表达欲最强的时候下笔,等自己心里平静了,再一点点慢慢修改。
2.只要肯用心,废稿也可变废为宝
我自己是个很没有耐心的人,常常感觉很糟糕的作品,不想看第二遍。手稿就揉进垃圾桶,文档就存在手机里,再也不打开。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问我手头有没有废稿。我发给他几篇,他要买下来。
我问他做什么,他说要改编成故事,想把版权买下来,现在是知识付费的时代。
我自觉写的不好,拿着也是废了,没有答应收钱,要他将改好的文章发给我看看。
他很快写好了,发给我,让我给他提了意见。我读了他写的,是在我原有的基础上,拓展了一些,加了细节和故事,甚至把几篇文章作为素材,重新组合。经过加工,我枯燥无味的散文,在他的笔下,变成了耐人寻味的小说。
“其实你写的挺好的,可能你不太擅长写小说,你可以试试散文、杂文、评论这些,或者是慢慢探索你擅长的体裁”。这是他给我的建议。
我忽然想到,之前有一个公众号收废稿,可以加工的,就付原作者稿费。我投了一篇,号主说篇幅过短,没有采用。
废稿有三大用处:1.投给收废稿的地方赚取稿费(性价比低)。2.自己拿出来读读,认真修改,拓展,将它变成一篇好的文章(性价比中等)。3.将废稿和最新的稿件进行对比,能慢慢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果能逐一击破,写作将会明显进步(性价比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废稿也能成为写作路上的垫脚石。
3.写作需要坚持,更需要耐心。
喜欢写作的人都知道,除了极少数部分的作者,大部分作者,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收入。
很多作者写了一两篇文章一两个月就放弃了。
不能坚持的人,很大概率上不适合写作。如果想要在写作上有所建树,就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对写作保持耐心。
4.你以为的未必就是你以为的,多尝试,才能发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体裁。
在这里,我推荐《成为作家》里提到的方法:早上起床之后,不要阅读任何文字或音频视频资料,甚至不要开口说话。马上写,花十五分钟,半个小时都可以。坚持一个月,你将会发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你可能认为自己适合写散文或任何一种体裁,但当你尝试过后,你会发现,你更擅长的可能是小说或其他体裁。
多尝试不同风格和不同体裁的写作,有利于你早日找到自己能驾驭的体裁和素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写作风格。
5.固定你的写作时间,你会发现写作其实没那么难。
《成为作家》里面提到,很多初学写作的人,第一反应是好难,甚至对一篇文章的写作都没有耐心。
他们担心自己写的不够好,甚至认为写作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事实上,任何人,只要花上15分钟,都能写出东西。不用去管写的好坏,甚至将“我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写在纸上,也能引导人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如果你决定四点到四点十五分写作,那么到了四点钟,就要丢掉手头的一切,全身心投入写作中来。当你养成固定时间写作的习惯,你将慢慢从写作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乐趣。
说完写作,就要说阅读。
阅读和写作,从来都不分家。每个写作的人,都需要大量的阅读。
至于读什么,怎么读,完全看个人需要和偏好。
无论读什么书,总是有用的。甚至那些写的不太好的作品,也有它们的闪光之处。
关于阅读,我最想说的是,选择你能读下去的作品就好。
经典作品固然好,但当自己的经历和阅历、知识储备和认识水平不够的时候,经典作品可能就是一块肯不动的蜡烛。
你看的书可能非常小众甚至不被主流市场认可,但只要你能读下去,它对你来说,仍然是有价值的。
我鼓励作者多读纸质书,能够让人沉浸更深。电子书也要读,毕竟方便。
公众号的话,其实和纸质书一样的,选择自己能读下去的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