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经久不衰的话题,相对稀缺的是女性视角。
好剧烂片不一定看得出,作者性别很容易看出来,几个女人争先恐后爱上男主,作者基本上是男的;一个女生在爱中跋山涉水,在万千宠爱中一段接一段真诚的爱着,作者基本是女的。
人性如此,到不是意淫,也不见得是爽文,即使是自我视角,也是如此,看自己,就大概只能自我中心。一个人大概记得爱上过多少人,也记得被多少人爱上,但大概很少有兴致去写一个异性被多少人爱上或者被爱。
因为在自己身上,那是爱,在别人身上,那是渣,在自己身上,是我有故事你有酒吗?在别人身上,是一手好牌打个稀烂;在自己身上,是传奇可以写本书了,在别人身上是,用情不专,不足效仿…
还是有文化的好,可以表述,也可以写书。
写书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在内心洗白自己,安慰自己,望外之喜是畅销、成了著名作家,还可以财务自由。
才华真的是人生最大的护身符和财富,我们的文化对才华和财富极度宽容。
《玫瑰的故事》写了一个女性的成长史,聪明、美丽、优雅、爱得炙热而忠诚,出身良好,每段爱都可以因为对方的问题果敢抽身,并一路向阳,继续成长。
你见过这样的完美女性么?
但是这样设定,最大的好处就是,其他男人要么,原生家庭有问题,要么小城市男生自卑,要么估计男生身体不好,死了。对的,大概只有快快死的男人才能接得住这样的爱情。在这样的故事中,只有自己的兄长和父亲才是有点小缺点但是真正的大优秀。
这是为自己洗白的好文章,好幻想。
《玫瑰的故事》剧照只有电视剧可以做到,和人生不同的电视有剧本,人生不能彩排,电视按照既定结果去发展,结果肯定呈现,你演的好不好,都要是这个结果,那个男的自负固执自私自利辜负了女主,那个男的婚前一套婚后一套欺骗了女主。演的好不好不影响结果和事情发展的逻辑,演的符合节奏,只是显得更可信一点,这里的几个男主演的不错,吻合了刻板中对男性的理解,擅做主张、自私、自卑和善于逢迎,当然也有完美的,就是活不长的那种。
看到屏幕上那么多共情女主的弹幕,我真心觉得,一、人很容易被诱导,二、只有用才华才能彻底洗白自己。
香港女作家亦舒是我年轻时非常喜欢的畅销书作家,我几乎浏览过她当时市面上能读到的所有小说,如痴如醉地一目十行,比喜欢琼瑶还喜欢,因为她隽用、冷峻的话语更多。
当然现在几乎都忘了。
印象最深的是《喜宝》,当时也没有深究自己,现在看来,在无数女性的优美标签,独立、坚强、忠贞、奔放、勇往直前、理性、感性而优雅等等之中,只有《喜宝》是她在对女性社会形象的探索性批判(不是简单意义上否定),而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可能因为自我投射、自我稀释、自我洗白而过分美化了,导致了主人公形象容易被人追捧缺缺乏典型意义。
就像琼瑶作品中的主人公第三者都是美而完美一样,作家的自我情感无法自控。
双标也无法掩饰,只不过才华可以帮着自己编织得更为顺理成章,但是如果投射了自己的情感,为什么不去投射一点自己的经历?毕竟当时的当事人和事情都还在。
但是文章,确实可以在虚构和编织中虚虚实实的引导了大家,你说真的,我说是文艺作品,你说假的,我们分明看到了自我美化的影子。
把所有的爱情解释成自己正确,玫瑰一样梦幻而美好。
毕竟是自我情感的产物,你如何能要求她不自我释放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