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飞鸟集•作业本
《狂人日记》小感

《狂人日记》小感

作者: 花叔 | 来源:发表于2023-03-02 01:10 被阅读0次

01:引子

鲁迅的文章,我是极熟的。从上语文课开始,便喜欢读。初中就有《鲁迅小说全集》,翻得稀烂,不知谁借走了。后来买了一本,又丢了。大学毕了业,又买了一本,现在还在书架上。

最喜欢是《呐喊》,元气淋漓;其次是《故事新编》,奇异诡谲,再次是《彷徨》,写这类文章,郁达夫之类比鲁迅适合。

除《故事新编》偏偏沉郁之外,《呐喊》《彷徨》在我看起来,“良莠不齐”——当然“莠”是针对《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社戏》等篇幅来说——其中《狂人日记》恰恰在这个分水岭上。

《狂人日记》,据说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在此之前,都是古典小说《水浒》《红楼》之类。当然,短篇有《三言》《二拍》,有宋代话本等。而且晚清报业兴隆,四大谴责和《海上花》都刊于报纸上,这些作品,都近乎白话。

这篇白话小说,倒非从石头缝里蹦出来,而是承继了传统的骨血的。

问题是,在百年后的今天,褪去它身上诸多光环,我们是否还有阅读这篇小说的必要。

02:叙述假象

《狂人日记》的第一人称叙述,在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不足为道。

但诡异的是第一人称带来的叙述假象,好像能吸引你从一个角度一直看到底,但如果你错一下眼睛视角,马上就会发现之前看的,其实是一个陌生的东西。

一代入狂人的思维,则这是对封建礼教的檄文,狂人没病,病者是他人,是社会,是吃人的礼教。所以狂人之所为,是英雄。

但错开这个想法,单看他在文中做了什么呢?

瞪狗。看人聚集就凑过去大喊。看完医生就大笑。来个客就冷不丁和人说疯话。跟他哥讨论吃人问题。

试问自己,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一个人,会怎样?

比如这样说吧,你站在街上等车,正在出神,一个人过来拽着你的胳膊,瞪着眼睛,嘟嘟囔囔和你讨论吃人,你会不会觉得他疯了?

如果你没疯,我相信你肯定会赶紧跑开,边跑边回头看他有没有追来。

如果你胆子大,有公德心,甚至还要叫120呢。

何以你一读小说,就自动代入狂人的思维,读完甚至以为读懂了文章精髓,沾沾自喜自己洞察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和社会压榨呢?

想一想你不过就是这样的思维而已:

这是鲁迅写的。这篇文章的主旨,历代专家教授早就分析给你看了。鲁迅自然是导师,是战士,是标枪。他写的东西自然是武器,是批判旧社会的。他们指着《狂人日记》对我们说:

“看,这就是罪证。他们把一个好人逼疯了。”

所以,请再读一遍小说,再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真的看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确凿证据了吗?特别是在百年之后的现在?

反正我是动摇了。

我看里面的人群,看大哥,看老五,都是正常人。懦弱或强横,我不知道。但并非表面可以看出恶来。

何以知道这个真不是狂人呢?

如果你能产生这种感觉,才算真正“欣赏”了这篇小说——这种欣赏,是破除了专家解读的自我行为。对错不论,这是真正宝贵的行为。

如果你真正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再需要把视角返回到惯用眼:

狂人真的病了吗?他的疑心真的是失心疯吗?

如此一想,你才会汗毛直竖:

原来我认为是好人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吃人的人。

“原来也有你!”

于是悚然。

03:文笔

上面说完,我想就应该可以结束了。毕竟我们不是在开讲座,只要提出一个有意思的点,大家能发散出去就好了。

但我还想啰嗦几句。

毕竟提到鲁迅,咱就不能放过分析文笔的机会。

关于鲁迅的文笔,如果你从小读,而且读进去了,你会很容易感受到他的感觉:

硬。冷。好像冬天的槐树。干枯虬劲。矗立在蓝天下,具有一种冷冽的美感。但并非寒到骨子里,而是有生命在树干流淌。是悲剧之雪下沉睡之希望萌芽。好似望空一啸,一哭,块垒皆散,勇气渐生。

《狂人日记》叙述者之狂,字里行间皆是。

立刻就晓得,他也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自勇气百倍,偏要问他。

“对么?”

“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

他不以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

“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没有的事……”

“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

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

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他不只是病,而且是狂。他对狗、妇女、儿童、成人、老人,客人、亲人,都是直面而来,劈头一句,似乎德山棒,临济喝,你不得不应,应的不对就是没开悟,不容思考,不容矫饰。

叙述者之信,也跃然纸上。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

而其之“病”,也是如此: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按道理说,这是一篇颇具象征主义色彩的小说。一般人写,容易滑向做作,以作者代替人物说话,变成歇斯底里的控诉。但鲁迅没有,他从一开始就把象征至于一个现实中可能出现的癫狂症的呓语中,又从这呓语中揭露狂人性格,从性格中让你既怀疑又确信,最终你也恍然而惊悚,一身冷汗。

这是鲁迅的高明和伟大处,要知道,这才是他初试啼声!

04:从历史角度看《狂人日记》

晚清谴责社会,是官场黑暗,其药方是杀几个贪官、正社会风气就会变好。这是从他者看社会。

从鲁迅开始,视角一变,社会之黑暗,不在于几个贪官,而是国民性所为。此性不除,社会无从“苟日新日日新”。

《狂人日记》说吃人,也将被吃。而且被吃人也吃过人: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这是把自己也置于手术台上。从自身角度剖析。这是从自我看社会。

这种转变,是五四文学之高妙所在。许子东在《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中叙述备矣,即使忘却我前面所说,也请移步去看这篇文章。

现在距今《狂人日记》发表,已经一百零五年了。这种高妙的子孙们在在哪里?雏凤清声又在哪里?

相关文章

  • 狂人呐喊下的思考―《狂人日记》书评

    一部《狂人日记》,一份深刻的思考。鲁迅以笔为剑,刺开几千年的无知愚昧。鲁迅带着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了《狂人日记》,...

  • 鲁迅《狂人日记》全文

    看了《觉醒年代》,不觉找到鲁迅的《狂人日记》全文,摘录在这里。 狂人日记 鲁迅 狂人日记序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

  • 《狂人日记》新感

    鲁迅的作品从幼稚园到中学阶段一直有接触,如《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祝福》之类,但当时都只...

  • 《狂人日记》|《药》

    2021410003 21历本廖黄悦18777342794 今天看完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中《药》一篇,对于华小...

  • 【王泳贺诗集】  鲁迅

    我今天讲的是《狂人日记》,以及鲁迅。昨天我誊写了《狂人日记》的精彩片段,今天就讲讲它的作者吧! 鲁迅...

  •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日记,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内心独白。可能有鲁迅曾从医的缘由,他写狂人的心理时,可谓是引人入胜,读者我不由自主的...

  • 《狂人日记》读后感

    约六日,粗粗地扫视了一遍鲁迅先生所著的《狂人日记》。除去摘抄的一些语句,剩下在原著里的话语,淡淡的散发先生极力想反...

  • 《狂人日记》读后感

    今天莫名其妙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讲述一个被害妄想症想着所有人都要吃它的故事。故事虽然写的夸张,狂人日记里描述...

  • 狂人日记读后感

    我真的看不懂,真的觉得就是一个神经病在胡思乱想,把其它人无意间的动作也看成迫害自己。 开篇没有看懂,不见“他”,他...

  • 狂人日记读后感

    鲁迅的作品并不是那么通俗易懂的!我边读,边查字典,反复思考,有些需要翻译过来,略微读懂了他的着作,《狂人日记》。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狂人日记》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zd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