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玄宗时期,即开元天宝年间,对外战争越来越多,战事越发频繁。军人长期在军队服役,府兵制度已经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职业军人制度,也就是用招募制招募职业军人,让他们在边境的节度使手下打仗。
这些节度使原本都是一些军事长官,只负责一个战区的军事行动。但打仗需要调配各种资源,不仅需要兵权,还需要财权和组织人事权。为了方便打仗,皇帝开始不断地把这些权力下放,结果就导致这些原本只有军事指挥权、单纯地作为军事长官的节度使们,后来逐渐掌握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乃至人事组织权。
这与“土皇帝”有什么区别?安禄山不就是借此而起的吗?在天宝年间,全国一共有10个节度使,安禄山一个人就兼任了3个,掌管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兵力。最后他因为种种原因,加上野心膨胀,发动了安史之乱。
在镇压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为了镇压安史叛军,唐朝又在内地遍设节度使——原本这个藩镇只设在边疆,而这些节度使就是唐后期藩镇的雏形。因此,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又面临了另外一大问题——藩镇割据。这些藩镇有的听命于中央,有的则跟中央相对抗,甚至在藩镇节度使死后,节度使的位置父死子承,或者由他的亲兵来拥立,而皇帝只能追认,并承认既成事实,无权干涉。那不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吗?所以藩镇问题在唐朝后期相当严重。
到了唐末,刚才提到的徐州等藩镇,就是当时与中央不那么同心同德的藩镇类型。后来,这些藩镇士兵不断作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