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山为王——藩镇割据3(20)

作者: 三步一叩首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22:56 被阅读140次

《皇权的衍生物》目录

      (二十)占山为王——藩镇割据3

上章讲了藩镇发展的起源,本章主要分析藩镇地崛起和分立天下的藩镇类型。

安史之乱以后,为镇压叛乱而形成的藩镇,实际上是合军区政区与监察区为一体的特殊地方机构,其与中央争权乃是自然正常的行为。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中央、藩镇与州是三层直线关系,实际上是三角关系,三者各为一角,互相“绷着”。因为就全唐范围而言,各藩镇之间也是互相绷着,唐后期就这样绷了一个半世纪才寿终正寝。

为什么会持续绷着,而非直接剿灭,收回中央集权呢?放出去的狗想要唤回来,并非易事。

中宗时期初设观察使,逐渐演变成节度使,到玄宗天宝年间,全国共有十节度,如图:

占山为王——藩镇割据3(20)

范阳节度使(河北北京军区)

平卢节度使(东北朝鲜军区,后迁为山东齐鲁军区)

河东节度使(山西太原军区) 朔方节度使(陕北河套军区)

河西节度使(甘肃河西走廊军区) 安西节度使(新疆西域军区)

北庭节度使(内蒙外蒙军区) 陇右节度使(甘肃陇右军区)

剑南节度使(四川巴蜀军区) 岭南五府经略使(两广岭南军区)

刚开始这些节度使还按照中央任命,按职责行使权力。当时玄宗宠信兼任了三大节度使,范阳、平卢、河东,等同于现在华北五省,陕西河南两省,安禄山恰好作为河东节度使,掌控着山东山西,于是借此力反叛,爆发安史之乱!

自肃宗代宗平乱,玄宗入蜀避难肃宗在陕北宁夏另立朝廷,各个军镇开始以平叛之名,扩大募兵,敛收财政,全部做大。一时之间仿佛回到了先秦时期,各国诸侯(藩镇)打着“勤王”的口号,各怀鬼胎,指桑骂槐。

朝廷以藩镇平定藩镇。最后达到了均势平衡,安史之乱河北叛军首脑被灭,留下底层军队,藩镇实质控制权仍未收回。又因为平叛扩大了藩镇数量权势,朝廷亲藩与叛乱独立藩镇对峙。安史之乱后,朝廷元气大伤,面对平叛之功臣藩镇,不是时机打压,这是未收回藩镇权力之初始。

真是祸不单行,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不久,代宗当权,边陲藩镇的大多数兵被调回长安平乱,边陲地带的吐蕃又开始猖獗起来,当时由于奸宦程元振当道,襄阳节度使来瑱、同华节度使李怀让先后被程元振陷害致死,各节度使纷纷害怕权奸谋害,更加疏远朝廷,导致吐蕃进攻,无一人出兵勤王,吐蕃一举攻下长安。(这一块在《欺压皇帝的老奴》一章为详叙)

因为面对内有外患,中央的重心全用到了退兵吐蕃,压根没有心思剿灭藩镇。这是未剿灭原因之二。

同时,在上章讲过兵役制度下募兵制,在战争结束之后,大量的职业兵除了需要雇主之外,因长期的雇佣统领关系,牵带着感情基础。中央若是此时出力削藩,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引火上身。因此不敢轻易动手,一来平衡内外势力,二来这些募兵的安置问题也丢给了不同区域的节度使。这是未剿灭原因之三。

因此,在此基础上的藩镇割据越演越烈,终于大唐天下彻底被藩镇分割了。由原来的10节度使分化成为了“元和四十八藩镇”的割据状态。

图来自网络后自行标注

因此史学界,主流观点将就是根据其功能和地域特点分别为:

张国刚先生观点:河朔割据型、中原防遏型(非割据性藩镇)、边疆御边型(非割据性藩镇)、东南财源型(非割据性藩镇)。

王援朝先生观点:长期割据型、一度割据型、京东防内型、西北防边型、南方财源型。

(1) 河北藩镇,即河朔藩镇。

位于成德、魏博、淄清、淮安、幽州等地方,这些地方皆是唐王朝重要的军事要地。在经济上,这里富饶繁荣,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物质条件也给河朔藩镇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在政治上,节度使不由中央遣派,而由本镇拥立;在财政上,赋税可以拒绝上供中央而截留本镇。这些条件都是河朔藩镇嚣张跋扈的因素。不过,这也不能绝对地认为,河朔藩镇已经完全脱离中央了,因为唐朝的政策法令都有在河北地区施行,例如“河北地区的州县行政区划的改易和废置、官吏员额的增减,唐廷的赦令就有一定作用。”

另外,唐廷在河朔各大藩镇设置了监军院,各镇在首都长安亦有进奏院,这些机构都是藩镇与唐朝中央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发挥了重大的政治作用。尽管河朔藩镇并不完全叛离中央,但是河朔藩镇是唯一与唐廷割据的藩镇,也是最令唐廷头痛的割据势力,甚至,唐廷设置的中原藩镇竟是为了遏制河朔藩镇。

(2) 中原藩镇。

其所在地区是宣武、武宁、忠武、泽潞、河阳、义成等,这些地方藩镇在安史之乱经过整顿之后,它们有了另外一种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唐廷防遏河朔藩镇。“大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

中央养着中原藩镇,其实是因为手头上没有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因此利用中原藩镇来以藩镇遏制藩镇。但是,中原藩镇不是完全听命于中央的,因为它们自认为中央依靠本镇遏防骄藩二拥兵自重,自觉功德无量,往往无视中央调遣。尽管这样,在关键时刻,中原藩镇还是唐廷的一道重要屏障。

(3) 边疆藩镇

它的所在地包括西北(京西京北)和西南两部分。这些地方土地贫瘠,人烟稀少,在这里藩镇不像河朔那样富饶可以自给,军饷自然耗费大,但是唐廷后期财政上也严重不足,加上某些军帅的苛刻暴敛,曾经引起不少边军动乱,这成为了西北藩镇骚乱的重要原因。

但这与河朔藩镇的割据不能混为一类,因为这些骚乱并没能对唐廷构成严重威胁,并且他们还是为防遏蛮夷进犯的主要力量。“供馈不足与藩帅苛刻是边疆藩镇的共同特点,由此而引发的兵乱是藩镇动乱的主要内容。”

可见,边疆型藩镇只是唐廷的一种不稳定因素,总体来说,这些藩镇属于不割据藩镇。

(4) 东南型藩镇

位于浙东、浙西、淮南、江西、福建、湖南、荆南等地区。由于这里经济发达,是唐廷财赋的重要来源地,几乎成了唐中央赖以存延的经济基础,所以唐朝必须牢牢控制好东南藩镇,限制东南诸道的军队兵力。

因此,东南藩镇的军队甚少,这里的藩帅多为儒士而少武人。军队少军饷也少,财赋多上供朝廷的赋税自然多,中央对东南型藩镇的控制自然牢固,因此“天下藩镇,东南最宁。”

这些互相钳制的藩镇,谁主沉浮,请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安史之乱——藩镇割据2(19)

下一章:宪宗削藩——藩镇割据4(21)

相关文章

  • 占山为王——藩镇割据3(20)

    《皇权的衍生物》目录 (二十)占山为王——藩镇割据3 上章讲了藩镇发展的起源,本章主要分析藩镇地崛起和分立...

  • 占山为王

    四大天王天底下 须弥山小占山王 大千世界三千数 虚幻大身住身傍

  • 占山为王

    一个人的旅行 一个人的山 谁也不跟我争 整个山都是我的 今日 我要占山为王

  • 占山为王

    风,是我的翅膀。 鸟,是我的奢望。 杏花开在脚下。 绿草,铺满山岗。 春天里,我占山为王。 快乐,苦恼,自己品尝。...

  • 占山为王

  • 占山为王

    占山为王 今天跟大家讲的“占山为王”是说抢座位游戏,谁最后抢到最后一把椅子谁就是“山王”了。 6个...

  • 占山为王

    “不行,我跟你王哥一样,享受不了这个,太酸,怕倒牙。”招娣儿示意肖大哥也尝尝时,肖大哥赶紧摆着手说。 “嗯嗯,我吃...

  • 宪宗削藩——藩镇割据4(21)

    《皇权的衍生物》目录 (二十)宪宗削藩——藩镇割据4 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的“后遗症”,藩镇割据的主观原因是自...

  • 要占山为王?

    从黄岛回来,经过林家村镇,妻提议,到竹山逛逛。 竹山,位于县城东南部。山不高,但也小有名气。 近些年,引进开发商,...

  • 藩镇割据

    现在的生活犹如晚唐时期内部牛李党争,外部藩镇割据,乱七八糟,活不下去了。 还得靠自己啊,万事靠自己,不努力就不能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占山为王——藩镇割据3(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wf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