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雨夜,加班回家。
路经华夏路,不经意瞥见“河间府驴肉火烧”,心头一动,勾起在京诸多回忆。车继续前行数百米,果断掉头直奔食肆。
店中不忙,估计雨天原因,胖瘦两老板,无聊的磕着瓜子,速度极快,“咔嚓、噗”声不绝于耳。望向店内,案上驴肉、板肠皆有白布覆盖。驴肉45,板肠58;真心不贵,切上驴肉嘱咐再多切些板肠来拌。
这驴肉在河间、高唐一带被称为“鬼子肉”,因驴相貌丑陋,像传说中的牛头马面,旧时有百姓称驴为鬼,民间也就把加工好的驴肉称为“鬼子肉”。这两处驴肉自明末清初采用40多种名贵大料秘方煮制而成,据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高唐地界,品尝驴肉后顿觉神清气爽、龙颜大悦,称道高唐驴肉名不虚传,可谓人间极品,遂被列为朝廷贡品。
驴肉热性大补,驴汤醇厚,而较之驴肉,老饕们更看重驴板肠。“驴板肠”是驴八珍之首,因其香烂可口、肥而不腻,故在当地有“能舍孩子娘,不舍驴板肠”之说。
切好的驴肉、驴板肠,须加葱丝、青椒丝来拌,加少许黄酒、老醋,拌匀即可。开口要了焖子,店家大气的切了老大一块。这焖子是驴肉汤加红薯粉做成的,各地焖子的做法稍有差异。 驴肉焖子,是用驴肉汤和淀粉还有些许的驴肉制成,那焖子没有肉那么腻,味道更香。尤其是吃驴肉火烧时,少了焖子,简直少了灵魂。刚出炉的火烧,焦香酥脆,中间灌入驴肉、青椒丝,加上焖子,咬上一口,火烧的饼香酥脆、驴肉的醇香筋道、青椒的清新爽脆,夹着似化非化的焖子,一下给口腔无限的感受,焦香加酥脆、肉香加爽脆,滚烫的饼和冷凉的焖子交相辉映,霎时间不论王侯将相、下里巴人,一样沉醉于这市井之味。
回到家中,展开驴肉板肠。看了眼焖子,忍住垂涎,剥蒜洗蒜切碎(看来还是得抽时间去山东买个蒜臼子了),调香油两三滴,浙江香醋、镇江陈醋于碗中,这才欣欣然坐下,老妈烧的油焖小河虾,驴肉板肠凉拌、驴肉焖子加蘸料,满满当当铺陈开来,倒上一杯老泰山送的九年陈酒,享受下生活。
驴肉的嚼劲和着葱丝的辛辣爽脆,青椒的微甜
、焖子蘸上蒜醋汁的香糯,配上陈年老酒的绵软,在微冷瑟缩的冬夜的确惬意。端酒一盏,转眼窗外,不觉间,寒雨已停。
明天应该是个好天气,我对自己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