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汤面

作者: 郭青耀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20:58 被阅读0次

    老家靠近河南,每到冬季,常吃糊汤面,原因有三

    1. 做起来简单。
    2. 面糊里面很入味的,故而吃着很香。
    3. 吃过后感觉很暖和。


      糊汤面

    每到冬天我都很怀念这种食物,因为在外地很少有的卖,而且这种饭面或者面片不能放的太多,而糊里面的面可以多放点,一般吃一碗是吃不饱的,小时候我就能吃三,四碗。所以每年冬天回到老家,爸妈问想吃什么饭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的说糊汤面。

    [糊汤面]

    最难忘的一次吃糊汤面,是小时候在外婆家吃的那顿,那天北风呼呼的催着,还下着冰雨,我冻得手都麻木了,中午到了外婆家,她给我们做的是糊汤面,使用面片做的。买了一点肉,快速的炒了一下,放了一些萝卜和青菜。烧完水,下菜和面片,水滚动之后,再下面糊(面糊就是面放在水里,搅拌得来的)。香喷喷的汤面,我吃了四碗。吃完以后觉得身上暖暖和和的 ,然后跑去找表弟表妹们玩了。

    多年以后,我有了女朋友,我也很想让她常常这种美味。前后做了不下10次糊汤面。她觉得这种面很难看,面不像面,汤不像汤。很像我做的其他黑暗料理。

    她一次也没有吃过。

    和糊汤面对应的是------米茶

    炒好的米茶 煮好的米茶

    夏天的时候,她会做一种食物,米是事先炒好的,注意这里不是煮熟的米饭,而是直接将生米炒成茶黄色,然后再煮这种茶黄色的米。煮出来的米水颜色很像茶,所以叫米茶。据说,高温炒米使部分米的表面碳化,这种米的能量降低,又有饱腹感,可以减肥。

    女友很喜欢吃,我吃过一次,觉得有点涩,味道怪怪的,后面是能少吃就少吃。

    像我们这种情况不会是个案,小时候的饮食习惯不同,会影响成年以后的饮食习惯,为什么会这样 ?

    以前也想过这个问题,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直到前几天接触到罗伯特·萨波尔斯基的《行为》一书,上面有个概念

    表观遗传学,一个研究一个人的早期经验如何在他的DNA上留下印迹。比如在某些情况下会永久性的激活某些基因,或者关闭另外一些基因。

    虽然人与人生来有关消化和味觉的基因可能差别不大,可是小时候吃的食物,可能会打开或者关闭我们的某些特定的基因,导致我们对小时候熟悉的时候,消化的更好,味道上的感觉也就更好。长大以后我们也就更偏向这种食物了。

    这可以用来解释不同地方的饮食大相径庭。四川人,喜欢吃辣,能吃辣,并不是天生的,因为辣椒直到清朝的时候才传入中国的。四川盆地适合中种植辣椒,而辣椒这种食物,打开当地人对辣椒消化和处理能力的基因,使他们不怕辣,习惯吃辣。

    有了表观遗传学这个概念之后,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心理疾病都是被掩盖的童年的创伤。

    扯远了,我依旧喜欢吃糊汤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糊汤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ft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