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好问题,很值得深入探讨。
疑问:因为「理念不合」,所以「产生矛盾」,为什么在多数人眼里,会成为一种必然?
按照大多数人的经验当然如此。身边不知道多少朋友向我吐槽,因为带个娃,跟上一辈之间闹得十分不愉快。
究其根源,无非一条: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所以应该按我说的做。
孩子父母会想:我看了那么多网络课程和育儿书,你们爷爷奶奶懂个球~
孩子爷爷奶奶会想:我们当年就是这样做的才拉大了孩子,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做的,这些经验辈辈相传,你们又没经验,懂个毛线~
在双方的心里都是这样想的:
1、我的方法是对的,相比之下更合理。
2、教养方式会对孩子将来产生很大影响。
3、事情一定要按正确的方式做。
让我们一点点来分析。
疑问:我从哪里得知,我的方法是对的?
爷爷奶奶的道理很简单,这是代代相传的方法,如果我的方法存在问题,那用这种方法养大的儿子岂不是有很大问题?既然有很大问题,你嫁给他做什么?
这样看起来,似乎用爷爷奶奶的方式也没太大问题嘛。但是,显然他们对待孩子和对待孙子辈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无意识里,溺爱多于责骂,奖赏多于惩罚。
相比于父辈的经验,父母虽然没有经验,但多从网络和所谓“亲子专家”那里吸收了不少“教养知识”,因此自觉比上一辈要高级一点。所以,父母的经验来自于“专家”。
知名心理学大V李松蔚曾经批判过这些教养知识,他有句话我深表赞同:当你知道这些教养理论都是从哪里来的时候,你会因为它的广泛流传而感到害怕。
比如很久之前在美国流行一种训练婴儿不那么哭闹的方法:当婴儿哭时,等一会再去抱,久而久之,他就不那么哭闹了。稍有心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源自行为主义的“奖惩”原理,当年被包装成育儿的技能在国外流传甚广。
后来被另一位心理学家哈洛的“猴子实验”推翻,发现如果缺少拥抱,长大的猴子会变得极为残忍,不会做父母。
就是这样,一个个小范围适用的原理被放大,被包装,用于教养人类的后代。讲真,还不如信任祖祖辈辈相传的经验来的可靠。
教养是一件玄之又玄的秘密,它尚未被全盘揭秘,别那么自信,认为自己从别处得来的知识有多么的可靠。
疑问:教养方式会不会对孩子将来产生很大影响?
近些年,在“育儿专家”的推波助澜下,“原生家庭”是被谈论最多的一件事。与此相对的,就是教养用处不大的“基因论”。
“原生家庭论”认为,教养方式决定一切,一个人今后的一生都很难逃脱童年。“基因论”认为,呵呵,教养没啥用啦,基因早就注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
怎么说呢?两种说法都有依据,也都偏激了。实际上,一个谨慎的心理学家会这样说,基因好比是一颗种子,教养好比是生存的环境,什么种子开出什么花,但花能不能开,开的艳不艳就是环境的。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詹姆斯·法伦,这位神经学家在研究脑部扫描图的时候偶然发现,自己竟然有变态杀手的基因。不仅如此,他开玩笑给自己家人都做了一次脑部扫描。不做不知道,做完吓一跳,简直是“真·变态杀手世家”!
他在TED讲了这件事,并著有《天生变态狂》一书。他有一个杀人犯的大脑,但他同样可以成为好丈夫、好父亲,反过来一样,他虽然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但他仍然会有杀人的冲动。这足以说明,一个人的行为既是基因决定的,也是环境决定的。
有人说了,这不恰恰也说明,如果没有好的教养方式,他不就成为杀人犯了么?
注意了,这里很关键。当我们谈论「环境」的时候,是不是等同于「原生家庭」?当我们谈论「原生家庭」的时候,是不是等同于「教养方式」?当我们谈论「教养方式」的时候,是不是等同于「对待孩子的方式」?
实际上,很多人把「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等同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请问,「在家庭里遇到不同观点时,如何对待持不同观点者」算不算一种「教养」?你如何对待自己丈夫的父母,算不算一种教养方式呢?
孩子不会看你怎么说,往往是看你怎么做的。
分析了这两点,第三点也无需去分析了。实际上,孩子未来面对的社会总是错综复杂的,并不会有单一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在家庭环境中出现不同的教养方式和理念,反而有可能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孩子很小就能感知到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据我个人的观察,一个复杂家庭里的孩子往往情商会很高,而一个单纯的家庭孩子也会更单纯一些。也没有好坏,只有不同而已。
最后,引用《奇葩说》选手陈铭的一句话来总结:过去教养的对象是孩子本身,现在教养的对象是环境。
深刻理解这句话,能减少很多矛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