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的声音之筝鸣

中华的声音之筝鸣

作者: 九木堂 | 来源:发表于2020-07-16 21:15 被阅读0次

    百姓的生活如流水一般,是平淡中的生生不息,文人则多了凭高吊古,悲风伤秋的韵味,志士才会将拼搏活成自己的主旋律,于是:筝之一鸣流水调,筝之二鸣宫秋曲,筝之三鸣战鼓声。战鼓声歇宫秋尽,不废江河日夜流。所有的铮鸣都是为了生活的旋律。

    不通音律并不妨碍欣赏音律,就像我一样。八零后的一代,生在了奋斗的热情中,社戏之类的消遣是很难见到得,少年人都追逐着下乡的电影放映队疯跑,偶有看村里孤坐的老人拉着二胡自娱,同样也痴迷的走不动路,伴着不知名的吱呀旋律摇头晃脑。或许正是那些老人,那把二胡,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传统的种子,在时间里慢慢萌发。

    长大一些,也想着弄几只民乐养性,却总是败在了慵懒的性子上,直到网上再逢一友,谈起了她正在修习的古筝,我便又有了关注的热忱。

    古筝这东西,我似乎从未见过实物,约莫知道它与古琴相似,大抵是瑶柱之间的些许分别,我这样的外行人是根本分不清的。问了度娘才知道,筝与筑、瑟等都是同源的古代弦乐器。高渐离送荆轲演奏“风萧萧兮易水寒”用的就是筑,与筑同源的筝在我的心里就有了潇洒、肃杀之意。

    还别说,战国的时候,筝真的就是一种兵器,所谓“筝横为乐,立地成兵”,而将筝彻底演变成为乐器的恰恰时那一组的琴弦。束丝为弦,只这一根琴弦就能勾起满满的情怀。

    植桑积叶,摘叶养蚕,蜕蚕取茧,剥茧抽丝,这样得来的一束蚕丝,就是古代农妇一季的劳作。织丝成锦则为贵,束丝为弦则称雅,贵也好,雅也罢,都不是农妇们关心的事情,抵征役,籴新米才是压在心头的巨石。负重前行,一直都是劳动的本来面目,偶有的喘歇,便都是年节样的幸福。或许一个会心的笑容,就是农妇们最美的铮鸣吧。

    锦帛不语,丝弦发声,十个甲片护的是青葱玉指,拨的却是峥嵘心声。

    李商隐笔下有铮鸣,便是那首著名的《锦瑟》。有人说这是爱情诗,有人说这是爱国诗,还有人说这是追忆诗,无论是什么,其中喷薄的遗憾都是公认的。只首局平凡的“无端”二字,其中蕴含着的无奈,经历多少沧桑就能品味出多少深厚。

    铮鸣到了辛弃疾手中便真的是峥鸣了,这位文武双全的书生用自己的一生弹奏了一曲《破阵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身直如瑶柱,弓弦作琴弦,轻拢慢捻抹复挑,一生才学报君王。但那句“可怜白发生”却道出了难以掩饰的遗憾。

    遗憾有多少?李商隐是五十:锦瑟无端五十弦。辛弃疾也是五十:五十弦翻塞外声。一生才学,半百人生,风烛之年,终是君王不可期,终不保百姓不被欺。古来多少的仁人志士都有同样的嗟叹?也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嗟叹,让中华的声音不绝历史,至今听来,铮鸣清脆,余音绕梁。

相关文章

  • 中华的声音之筝鸣

    百姓的生活如流水一般,是平淡中的生生不息,文人则多了凭高吊古,悲风伤秋的韵味,志士才会将拼搏活成自己的主旋律,...

  • 筝鸣

    众生渺小, 佛法如何普渡, 以肉身供奉于香烛台。 夏至, 暑气蒸腾, 女子跪于佛堂。 红烛, 灰烟, 金纸, 潋滟...

  • 【唐诗三百首】听筝 - 五言绝句

    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

  • 唐诗--五言绝句--《听筝》

    听筝 唐代~李瑞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

  • 唐诗打卡(215)“曲有误,周郎顾”之升级版

    听筝 李瑞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

  • 李端:听筝

    唐: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

  • 荷塘筝鸣

    桂湖荷塘“接天莲叶无穷尽,映日荷花别样红”;河畔三五相约,流连忘返。 云外楼前,美女“巧笑倩兮,美目...

  • 古诗赏析

    听筝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

  • 014.听筝

    作者:李端 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

  • 董得26 - 唐诗三百首15 - 听筝

    01诗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02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的声音之筝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gmhktx.html